2025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日前在巴黎落下帷幕,中國羽毛球隊時隔14年再次闖入世錦賽所有五個單項的決賽,最終斬獲2金3銀1銅。本次比賽國羽遭遇了諸多困難,但在面對困境、逆境時,展現出了強大的鬥志,表現出的精神更令人動容。一週的比賽,有很多畫面讓大家難忘。本期通過盤點關鍵詞,回顧國羽本屆世錦賽之旅,講述臺前幕後的故事。
關鍵詞:堅韌
“對大賽的渴望,求勝慾望都很強烈,讓他們打得很有意志力,即使在身體狀態不佳的時候,也能繼續堅持。”中國羽協副主席、國羽單打主教練夏煊澤在評價兩位單打球員石宇奇、陳雨菲的表現時説。
“這次世錦賽每一場都很困難,好幾次都是快輸掉又扳回來,能拿到冠軍挺不容易的。”克服重重困難後登頂,石宇奇在本屆世錦賽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堅韌”來形容。從1/8決賽到決賽,石宇奇連續4場打滿三盤,與法國選手小波波夫大戰80分鐘,與加拿大“黑馬”賴浩俊鏖戰80分鐘,決賽又與泰國名將昆拉武特激戰77分鐘。在半決賽後,更是累到邊吃麵包恢復體能邊接受採訪。
雖然一次次遭遇挫折,但石宇奇從未放棄。“他每一次比賽結束後,為了減少出現疼痛點,要把肌肉全部放鬆下來,每次放鬆都持續2個小時。”國羽醫務組組長宋立佼表示,石宇奇堅韌的背後是自我的嚴格要求。
石宇奇那個曾經反復砸碎再黏合的“雞蛋殼”,現在已經蛻變成最堅硬的“石頭”。
陳雨菲的堅韌更是令人感動。半決賽受傷,她拖著一條傷腿硬生生地挑落了世界第一、韓國名將安洗瑩。吃下8顆止痛藥,站上決賽場地時,她的右腳踝已經又腫又疼。宋立佼説,這種傷病正常要休息兩到三周,但陳雨菲還是決定走上賽場試一試。儘管沒能奪冠,但是她的拼搏精神感動了所有人,“我不希望被記住的是可憐、可惜、遺憾。我希望被記住的是絕不放棄、永不認輸。”陳雨菲説。
作為女雙世界排名第一、賽前的奪冠大熱門,劉聖書/譚寧的奪冠之路也並不輕鬆,她們面對更多的是對意志力的考驗。特別是冠亞軍決賽的決勝局,在高強度的多拍對抗中,“聖壇”組合展現出堅韌的一面。“大家都很想要這個冠軍,我們是靠意志品質拼下來的。”劉聖書説。
關鍵詞:眼淚
本屆世錦賽國羽“一哥”石宇奇、“一姐”陳雨菲的眼淚,讓很多人動容。
踏入巴黎賽場的石宇奇連續作戰,無論輸贏都表現得很平靜,從他的臉上幾乎看不出任何情緒。然而當決賽戰勝對手、奪得冠軍的那一刻,石宇奇的情緒完全爆發出來,跪在地上捂著臉痛哭。去年的巴黎奧運會,他在這裡止步八強;一年後,他在同一片場地終於登頂。這一路走來,石宇奇遭遇了很多困難,低谷、禁賽、腸胃疾病、三次手術等等挫折,29歲的石宇奇終於圓夢,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如果説石宇奇的眼淚是一種情緒釋放,是多年堅持的釋然,那麼陳雨菲的眼淚更讓人心酸。半決賽受傷後,陳雨菲很平靜地接受了現實,但在決賽,她拼盡全力也因腳傷無法跟上對手的速度時,陳雨菲難過了。於是在登上亞軍領獎臺前,她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來到混採區時,她的眼淚再也止不住,“很多球沒辦法再啟動……”這次參加世錦賽,陳雨菲的狀態和心態都很不錯,原本非常有機會實現突破,然而傷病讓她無法拿出最佳狀態。無奈、不甘、遺憾,這一刻陳雨菲的眼淚有著很多內涵。
石宇奇、陳雨菲的眼淚承載著太多意義,而年輕球員更多是激動的眼淚。劉聖書/譚寧在奪冠後,兩人都直接倒地掩面而泣。當站在冠軍領獎臺,聽著國歌奏響、看到國旗升起,譚寧更表示激動地想哭。首次參加世錦賽就站上領獎臺的男雙組合陳柏陽/劉毅,在鎖定獎牌後,也激動地想哭。這些激動時刻會成為這些年輕選手成長道路上的寶貴回憶。
關鍵詞:逆轉
隨著世界羽壇競爭愈發激烈,國羽的每一次勝利都來之不易,特別是世錦賽這樣的大賽,更是考驗球員的逆風球能力。本次比賽國羽上演了不少逆轉取勝的場面,大家在落後時沒有放棄,一直在想辦法扭轉被動局面。
石宇奇奪冠道路十分曲折,“逆轉”幾乎成為他本屆世錦賽征程的縮影。1/8決賽對陣法國選手小波波夫,在第一局20比22失利、第三局5比11落後的情況下,實現逆轉。半決賽對陣本屆世錦賽的“大黑馬”加拿大選手賴浩俊,第一局13比21告負,第二局18比20落後,當對手拿到兩個賽點時,石宇奇也還在想辦法,最終實現了逆轉。決賽對陣泰國名將昆拉武特,石宇奇在決勝局一度3比8落後的情況下逆風翻盤。
另一位男單國手翁泓陽在本屆世錦賽也有不俗表現,最後輸給了石宇奇止步八強。在對陣中國台北選手李佳豪時,他在第一局比賽一度17比19落後,之後以21比19逆轉取勝。而在與法國名將拉尼爾的比賽中,翁泓陽更是出現了第一局4比12、12比17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但也通過及時調整,以21比18逆轉取勝。這樣的逆轉,增長了翁泓陽的氣勢,也打擊了對手的信心,導致拉尼爾在第二局發揮不佳。
男雙組合陳柏陽/劉毅一步步闖入決賽帶來驚喜,源自於頑強拼搏的良好作風,他們的逆轉場面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世錦賽首場比賽,陳柏陽/劉毅對陣捷克組合伊日/克雷爾,第二局一度6比10落後,隨後以21比19逆轉取勝。半決賽對陣印度強檔蘭基雷迪/謝提,他們在第一局開局5比11落後時沒有慌亂,而是通過戰術調整,以21比19逆轉取勝。
關鍵詞:意外
本屆世錦賽也有一些意外。混雙頭號種子馮彥哲/黃東萍第二輪就被淘汰,連續兩屆世錦賽不敵丹麥組合馬蒂亞斯/博爾。混雙2號種子蔣振邦/魏雅欣在決賽中被此前贏多負少的馬來西亞組合陳堂傑/杜頤溈衝擊,沒有發揮好而輸掉比賽。男單4號種子李詩灃首輪不敵日本選手田中涌士,女單2號種子王祉怡負於印度老將辛德胡止步16強。這也印證了世錦賽與巡迴賽截然不同的激烈程度。
意外的背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羽目前存在的問題。目前看來,相比東京和巴黎奧運週期,國羽在混雙項目上的穩定性有所下滑。在單打方面,石宇奇和陳雨菲仍是國羽值得信賴的強點,其他隊員在世錦賽這樣的大賽中,心理、技術運用和發揮還不夠成熟,都有待提高。男雙雖然也進入了決賽,但在今年的世界羽聯高級別公開賽還未能登上最高領獎臺,整體實力需要提高。
正如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所説:“當前世界羽壇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羽毛球隊伍實力強勁,繼續保持較高水準,一些羽毛球‘後起之秀’也脫穎而出,快速成長。”
本屆世錦賽是對目前國羽實力的一次全方位檢驗。面對洛杉磯奧運會,國羽仍需要不斷發掘潛力,提升各單項的競爭力和隊伍的整體實力。
關鍵詞:希望
本屆世錦賽國羽單打老將發揮亮眼,雙打則是“00後”選手發揮出色,他們是國羽未來的希望。
去年在巴黎奧運會奪得女雙亞軍的劉聖書/譚寧,今年在巴黎實現了單項世錦賽冠軍的夢想。22歲的譚寧、21歲的劉聖書,身體條件出色,女子打法男性化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從巴黎奧運會亞軍到蘇迪曼盃為隊伍奪冠取得制勝分,再到單項世錦賽登頂,“聖壇”組合已經逐漸扛起了國羽女雙的大旗。
“00後”男雙組合陳柏陽/劉毅,首次參加世錦賽就打入決賽,他們的拼勁讓人眼前一亮。二人的防守反擊打法特點鮮明,如果以後能提升進攻實力,“一百分”組合能夠更進一步。
混雙方面,本次進入八強的三對組合都是“00後”,蔣振邦/魏雅欣更是闖入了決賽。雖然他們沒有登上最高領獎臺,但對於只是第二次參加世錦賽的他們來説,未來的路還很長。更重要的是通過本屆世錦賽總結經驗,化為未來前進的動力。“賽場上最大的禁忌就是‘想贏怕輸’,我們決賽打得確實不夠果斷,想得太多了。”魏雅欣説,找到問題、發現問題,下一步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關鍵詞:刺激
“你也感受一下男單比賽的刺激。”夏煊澤開玩笑地和國羽男單組主管教練孫俊説道。國羽男單時隔10年重奪世錦賽金牌,10年前的夏煊澤是國羽男單主教練,他對諶龍奪冠的場景記憶猶新,“當時也是相當刺激。”
10年後孫俊體會到了同樣的刺激感、緊張感、心跳加速感,他在半決賽和決賽前都吃了速效救心丸。在半決賽石宇奇面對加拿大選手賴浩俊時,孫俊原本並沒有計劃吃速效救心丸,但最後還是決定吃了一顆,而當石宇奇與賴浩俊大戰80分鐘,並險些出局後,孫俊感嘆道:“幸虧吃了一顆,要不然真受不了。”
石宇奇的決賽同樣充滿緊張感。當他獲勝奪冠的那一刻,孫俊釋放了一直以來緊繃的情緒,也就出現了他和男單組教練喬斌擁抱,並大力捶打喬斌背部的一幕,喜悅之情展露無遺。喬斌笑著閃躲的動作被鏡頭捕捉,網友將這一互動調侃為“孫俊要把喬斌打成重傷”,這一話題也登上了熱搜。
已經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的中國羽協主席、國羽雙打主教練張軍,這一次也感受到了比賽的激烈,他坐在場邊指導的女雙決賽同樣刺激。在第二局20比20平之後的關鍵分上,劉聖書撲球下網,張軍甚至滑下了座椅。在決勝局,劉聖書/譚寧和馬來西亞組合蒂娜/陳康樂一路打到18比16時,雙方打了一個多達62拍的超長多拍。多拍結束,四個姑娘全都癱倒在地上喘氣,累到虛脫。
關鍵詞:團結
國羽時隔14年再進世錦賽五項決賽,展現了隊伍團結一致的凝聚力。“當有隊友被淘汰的時候,總有人站出來頂上去,這才是團隊作戰的感覺。”張軍説。
這次比賽也會有一些意外發生,比如混雙頭號種子馮彥哲/黃東萍早早出局,比如陳雨菲受傷。但越是困難的情況下,全隊越是團結。混雙三對組合進八強,兩對組合會師四強。半決賽陳雨菲帶傷擊敗韓國名將安洗瑩,隨後登場的劉聖書/譚寧直言備受鼓舞,表示自己也要打出優異表現,以此激勵隨後登場的隊友。
賽場外,國羽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為團隊默默付出。“我們這次有10多名服務保障人員,包括3名醫生、2名體能教練,他們服務我們團隊的40多人,基本是1個人服務3到4個人,非常盡職盡責。”張軍介紹説。
在陳雨菲受傷後,隊醫們是最忙的。從半決賽到決賽那一夜,隊醫們沒有休息。“反復冰敷、加壓包紮、減輕水腫,外用藥和口服藥全部用上了。”宋立佼回憶那一夜的緊張時刻時説,“其實崴腳對於運動員來説是很常見的傷病,可是第二天就是決賽,急性損傷已經造成,打封閉不現實,當下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消炎、消腫、止疼,但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做到緩解。”正因為如此,當陳雨菲站在決賽場上時,宋立佼感嘆道:“已經是成功了,正常情況是要退賽的。”
在巴黎的每一天,宋立佼和其他兩名隊醫,每天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此外,為了更好地保障運動員的生活,宋立佼還客串了廚師,每天晚上給運動員煲湯,進行營養的補充,而食材由張軍外出採購。“其實就是給他們一種心理慰藉,讓大家嘗嘗中國的味道。”
“鬱悶嗎?”陳雨菲在女單決賽後,向國羽體能組組長劉傑發問。“我不鬱悶,只是覺得有點惋惜。”作為陳雨菲的體能教練,兩人朝夕相處。半決賽,當陳雨菲受傷時,劉傑正好在現場觀看比賽。“看到第二局她追上比分時,我更多是心疼,但也沒有辦法,她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次世錦賽給劉傑印象深刻的場景,還有賈一凡/張殊賢對陣劉聖書/譚寧的女雙1/4決賽,兩對組合在第一局奉獻了非常高水準的對決。作為賈一凡的體能教練,劉傑認為經歷了巴黎奧運會,賈一凡的心智更加成熟。
在巴黎期間,劉傑和其他體能教練也都是酒店、場館兩點一線地奔波,雖然很累,甚至能看比賽的時間也不多,但他們依舊能夠感受到隊伍團結的力量。“大家這次表現得都挺好,都很團結。”劉傑説。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周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