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將於11月2日以“三地聯動 四城同傳”的形式舉行。廣州站火炬傳遞共設50棒,包含47棒個人火炬手、3棒團體火炬手,科技工作者佔比約28%,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佔比約20%,一線勞動者佔比約12%。其中,團體火炬手由1名主火炬手與6名助跑火炬手組成,展現廣州“城市合夥人”、體育産業從業者、基層代表等相關團隊風采。
首位由廣州市培養的跳水奧運會冠軍楊景輝領銜68位火炬手。此外,來自體育界的火炬手還有籃球運動員趙睿、滑板運動員曾文蕙、橄欖球運動員陳可怡、舉重奧運冠軍曾國強等。68位火炬手隊伍中涵蓋科技、民航、通信、醫療、金融、援藏、文藝、美食等不同領域,護士、騎手、育嬰員、環衛工人等平凡、接地氣的市民代表名列其中。
火炬手隊伍也有來自不同行業的星光人物。如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總監製劉偉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視覺設計團隊負責人劉平雲、中國工程院院士饒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翟惠玲、粵劇表演藝術家曾小敏、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廣東小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等。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站火炬手年齡最小的為16歲的國家跳繩隊隊員鐘煒鋒。年齡最大的為76歲的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他們將高舉十五運會火炬,沐浴熾熱榮耀,照亮城市榮光。
廣州站“十五運會”廣州賽區火炬傳遞路線以“千年羊城 新彩廣州”為主題,從傳統中軸邁向新中軸,從城市起源圖騰(五羊石像)到近代歷史印記(海珠廣場),從體育冠軍搖籃(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到城市客廳(海心沙中心舞臺),串聯歷史地標與現代風貌,展開一段從古代文明到近代革命、再到現代都市的歷史敘事,展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傳承與創新,彰顯廣州在融灣向海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排頭兵、領頭羊和火車頭的使命擔當。
本次火炬傳遞路線全長11.6公里,融合人文與科技,分為三部分精彩呈現。起跑段0.6公里以跑動方式展開,從鎮海樓出發,途經觀音山戰鬥遺址、明代古城墻、五羊仙庭,最終抵達五羊石像。
隨後是科技感十足的轉場段,通過無人駕駛車輛完成6.8公里車行轉場,自越秀公園西行,經解放北路折返南行,沿解放路高架轉入沿江路東行,最終抵達廣東體育館。
最後收火段以4.2公里跑動傳遞壓軸,從廣東體育館出發,串聯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二沙島體育公園等文化地標,跨越海心橋,行經海心沙亞運公園與星光大道,最終在海心沙中心舞臺圓滿收火。整條路線生動展現了城市歷史文脈與科技創新活力的交相輝映。
(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李文芳|盧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