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規範賽事慈善活動 守護公益初心底色
2025-11-28 09:14:32來源:中國體育報編輯:張津銘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民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在體育賽事活動中開展慈善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體育賽事與慈善活動的良性融合劃定“紅線”、明確“路徑”。此舉既是破解目前存在突出問題的務實之舉,更是推動體育與慈善高品質發展的長遠之策。體育、慈善領域相關專家圍繞《通知》核心內容,解讀政策要義與實踐價值,為行業規範發展提供指引。

  直擊痛點 護航融合發展

  近年來,體育賽事與慈善活動的跨界融合日益緊密,在幫扶困難群體、普及體育事業、助力生態保護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部分活動逐漸偏離公益初心,出現公開募捐不規範、捐贈財産管理透明性不足、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亟需制度層面加以規範。

  “《通知》的出臺恰逢其時,既肯定了體育與慈善融合的積極價值,又瞄準行業痛點施策。”專家指出,政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為依據,聚焦賽事慈善活動全流程規範,為賽事組織者、慈善組織等各類主體提供了明確指引,對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推動二者高品質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劃定紅線 堅守公益本質

  《通知》明確四項核心原則,為賽事慈善活動劃定不可逾越的“底線”。其一,堅持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導向,確保活動始終圍繞公益目的展開,杜絕功利化跑偏;其二,嚴守安全與公益底線,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及他人權益,不違背社會公德;其三,嚴禁“捐贈換權益”亂象,明確不得將捐贈金額作為獲取賽事名額、資格、名次的前提,維護賽事公平性;其四,嚴防違規牟利,禁止假借慈善名義從事商業行銷、欺詐斂財、利益輸送等行為,守護慈善純粹性。

  “這四項原則是政策的靈魂,本質是遏制慈善活動異化,確保每一份捐贈都能用在實處。”專家強調,只有堅守公益初心,才能實現體育活力與慈善溫度的有機結合,讓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權責清晰 確保規範落地

  針對實踐中的突出問題,《通知》從賽事組織者、慈善組織兩大核心主體入手,對活動全流程作出精細化規範。

  在賽事組織者層面,重點強化三項責任:一是嚴把合作關口,必須選擇信譽良好、管理規範、具備資質的慈善組織,從源頭保障捐贈財産安全;二是規範協議簽訂,賽前需與慈善組織簽訂書面協議,明確捐贈財産的種類、數量、用途、交付時間等關鍵信息,避免後續糾紛;三是主動信息公開,通過官方平臺及時公示捐贈情況,同時嚴禁將捐贈財産用於賽事自身支出、指定利害關係人受益,不得借捐贈宣傳法律禁止的産品或事項。

  對慈善組織而言,明確四項法定義務:依法開具財政部門統一監(印)制的捐贈票據,確保捐贈行為可溯;建立專賬管理捐贈財産,嚴格按協議用途使用,杜絕挪用截留;主動向賽事組織者反饋財産管理進度,保障捐贈方知情權;在“慈善中國”平臺真實、完整、及時公開信息,接受社會全方位監督。

  監管發力 推動長效落實

  為確保政策落地見效,《通知》構建了“主體自律、部門監管、社會監督”的多元保障體系。對賽事組織者未選合規慈善組織、未履行捐贈承諾等違規行為,及慈善組織財産管理不規範、信息公開不及時等問題,將由地方體育行政部門與民政部門依法處置;涉嫌犯罪的,直接移送有關機關查處,堅決追責問責。

  “監管不是限制發展,而是為融合發展保駕護航。”專家表示,地方體育與民政部門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加強日常指導,及時糾正違規行為,確保活動合規有序。據悉,後續相關部門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開展分層培訓,確保各方精準掌握政策要求;推廣典型案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健全跨部門協同機制,形成監管合力,回應行業新訴求。

  此次《通知》的印發,為體育賽事慈善活動劃定了規範邊界,更注入了發展信心。專家指出,隨著政策落地實施,體育賽事與慈善活動將在規範框架內實現深度融合,讓體育的拼搏精神與慈善的公益初心相得益彰,為全民健身事業與公益慈善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本報記者 林 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