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要考慮“三個協同”

2022-02-25 10:41:5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鄭思雯

  日前發佈的《關於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共建共享、協同處置,以城帶鄉提高環境基礎設施水準。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但在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缺乏統一規劃、統籌設計、統管思維,造成處置效率低、運營成本高、管理水準落後等問題。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系統觀念,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筆者認為,堅持系統觀念應做好要素協同、空間協同、政企協同。

  要素協同。生活污水、固廢等污染物處置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水、氣、固廢等多種污染物産生,以及能量輸入輸出。針對單一污染要素治理,容易造成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既産生了放錯位置的閒置資源,也增加了治理成本。

  廣東省汕頭市中信環境潮南循環經濟産業園的做法值得借鑒。中信環境潮南循環經濟産業園以循環經濟為核心設計理念,探索集工業生産、集中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集中供熱、餘熱發電、固廢資源化處置“六位一體”治理模式,推動前端能源供應與後端廢水、廢氣、固廢處理形成閉環。實踐證明,各污染物要素協同治理有助於實現資源能源共享、環境污染共治。

  空間協同。環境基礎設施佈局分散、物料二次轉移是造成綜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這就需要對區域環境基礎設施進行統一、科學、高效的規劃,充分考慮物質、能量的輸送,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二次污染。

  蘇州工業園區在開發建設之初,秉承“先規劃後建設”“多規融合”的理念,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納入總體規劃之中。在空間上,將污水處理廠、污泥幹化廠、餐廚垃圾廠和熱電廠等規劃在一起,為設施之間構成循環系統、協同建設創造空間條件。在建設上,一次性預留足夠的環境基礎設施用地,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分期實施、分步推進,有效避免了浪費。

  政企協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較強的公共性、社會性、系統性和公益性,傳統的政府兜底建設運營模式往往存在初期投入壓力大、運營管理效率不高等問題。而完全的市場化模式,由於投資回報週期長,企業意願不強,特別在涉及提標改造等投入時積極性不高。

  上海化工區通過中外合資方式,引進法國蘇伊士等國際專業企業,通過市場化機制和先進的環保科技,提供環境綜合治理服務,有效破解了各企業治污管理水準不一造成的排污不達標難題。作為治理主體的環保企業均有國資參與,避免了企業壟斷帶來“漫天要價”的問題,形成了“企業減輕環保壓力、第三方創收盈利、政府減輕管理負擔”的“三贏”局面。

  總之,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上,要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意識,充分發揮要素協同、空間協同、政企協同作用,全面推動環境基礎設施體系高品質發展。(作者 時應徵 朱珉瑩)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