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劇場變形記:既可看戲又可看電影

2017-03-01 14:17:5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修繕一新的具有83年曆史黃浦劇場。

  位於北京東路780號的黃浦劇場,已經有83年的歷史了。去年,黃浦劇場用近一年的時間經歷了一場變形記。如今走進劇場,從水門汀地面、環繞扶梯和大吊燈中,你還能依稀辨識出它最初的模樣,但改造後的中劇場和全新的黑匣子劇場帶來了功能的大轉變。黃浦劇場2017年全新演出季中,有超過300場演出和各類藝術教育活動。沒有演出的時候,中劇場大幕垂下,立刻轉換為影院模式。

圖片默認標題

  從金城大戲院到黃浦劇場

  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它是大名鼎鼎的金城大戲院,有1700個座位。蔡楚生執導的《漁光曲》在此連映84天,天天加場加座,觀眾絡繹不絕。還有聯華公司的《新女性》、藝華公司的《人之初》、明星公司的《馬路天使》……金城大戲院被譽為“國片之宮”,左翼電影的放映重鎮。1935年5月24日,田漢編劇的抗戰故事片《風雲兒女》在此首映,直指國破家亡的殘酷現實,年輕的聶耳為影片所作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在這裡被唱響。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新中國建立後的金城大戲院 (資料圖)

  上世紀50年代,它送走影迷迎來了戲迷。上海淮劇團將這裡作為固定演出場所,能看到《女審》《探寒窯》等傳統劇目,也能看到《萬戶更新》《海港的早晨》等現代劇。1957年年底,周恩來總理在此觀看筱文艷出演的《白蛇傳》,受邀為劇場題名。金城大戲院自此改名為“黃浦劇場”。到了60年代,因舞臺硬體的限制,淮劇演出場次逐年減少,重心重回電影放映。

  1980、90年代是黃浦劇場急速變化的時代。卡拉OK的出現和VCD的普及,讓人們逐漸冷落了電影院。多廳影院的出現,更是給單廳影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劇場將300多平米的地下室辟為音樂茶座和咖啡廳,後來又將一樓租賃出去,成為機電五金商場,劇場空間被壓縮為一層。2010年,上海人民滑稽劇團開始在黃浦劇場駐場演出,將這裡變成“上海笑天地”。

  從金城大戲院到黃浦劇場,這座影劇院有時以觀影為主,有時以演戲為主,更多的時候,二者同時進行。80多年來,它經歷了諸多的變與不變,靈活的經營策略讓這座古老的影劇院保留至今。

  從大劇場變身兩個小劇場

  去年整體改造,將一樓的五金商場收了回來,改造成一個專業的“黑匣子”小劇場,曾經用來經營音樂茶座和咖啡廳的地下室則被改造成化粧間和排練室。二樓的空間,則自成一個524座的中型劇場。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二樓回廊呈現“國歌與金城大戲院”的展示。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黃浦劇場一樓大廳,廳眉處是《義勇軍進行曲》雕塑,1935年,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在上海黃浦劇場唱響並傳播。

  既然租出去的空間都收回來了,何不恢復成最初的1700座的大劇場呢?劇場運營方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董事長沈為民告訴記者:“黃浦劇場周邊已經有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大劇場了。劇場不能一味求大,需要形成梯形結構,靈活經營,錯位競爭。”

  去年黃浦劇場的開幕演出季,聚焦“國際前沿戲劇”。英國來的多媒體光影形體劇《光》,美國來的荒誕喜劇濃縮版《莎士比亞全集》,巴西來的載歌載舞的戲劇《薩琳娜——最後的脊梁》……“黑匣子”小劇場充滿可塑性,可折疊和移動的座位一收起來,劇場立刻變成一個Live house,來自日本的人氣組合Def Tech在這裡表演現場音樂,觀眾們站著觀看,隨節奏而動。

  沈為民提起他在紐約、首爾等城市考察的經驗。這些城市不僅有大劇場,還有各式各樣的中小型劇場,甚至有許多只能容納十幾個人的地下室劇場。他看到,即使在這些硬體條件堪稱惡劣的地下室劇場,活躍著不少業餘劇團,許多創意和驚喜在這裡誕生。在今年黃浦劇場的演出季裏,就有一個叫做“締夢”的業餘劇團,成員是一群在上海工作的美國白領。沈為民説:“有許多民營劇團和業餘劇團常常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演出場所,而劇場迫於經營壓力,也很難為這些團體提供舞臺,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總之,一個城市需要小劇場,需要更加多樣的演出生態。”

  既可以看戲又可以看電影

  劇場經理張國富帶領記者來到中劇場,指著舞臺上的金屬卷簾幕説:“憑藉這塊特別製作的幕,黃浦劇場既可以演戲,又可以看電影。”

  在中劇場,不僅僅可以看商業院線的電影,還有在上海難得一見的高清戲劇放映。高清戲劇放映是演出屬性,也需要放映機和銀幕,再加上版權手續繁瑣,又比較小眾,所以少見。劇場副總經理茅亦銘告訴記者,在上海,有一批觀眾喜歡這種形式,可以不出國門第一時間看到國外最新的最頂尖戲劇,比如,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繹的《亨利四世》或是布拉納劇院最新製作的《冬天的故事》。就算這些年國外名團常常來中國巡演,但高票價讓不少人望而卻步,高清戲劇只用花一張電影票的價格,性價比高。黃浦劇場放映高清戲劇,常常有專門從外地來的觀眾,也有不少居住在上海的外國觀眾。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黃浦劇場二樓中劇場。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中劇場的控制室,除了控制燈光音響,還可以播放數字電影。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中劇場共524個座位,最後一排的“元寶座”亮了。

  張國富是位老劇場人了,在許多劇場都工作過,在黃浦劇場服務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了。他講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一代的繁榮場景,附近不僅有新光劇院、中國大戲院,對面的貴州影劇場還沒有拆掉、新世界邊上的一個電影院兩個劇院也都還在,熱鬧非凡。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虎生》演出照(資料圖)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丁西林》演出照(資料圖)

  黃浦劇場地處上海市“十三五”規劃“環人民廣場劇場群”之中。它和大世界、中國大戲院、新光影藝苑、茉莉花小劇場、共舞臺、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劇場同屬“十分鐘步行圈”,人們只要步行十分鐘,就能從一個劇場到達另一個劇場。還有更近的“五分鐘步行圈”,包括長江劇場、天蟾逸夫舞臺和人民大舞臺。沈為民説,黃浦劇場一中一小兩個劇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恢復和摸索,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定位。但他相信,古老的黃浦劇場將在不久的未來迎來它曾經的繁榮:“百老匯1美元的票房能帶動周邊7美元的附加收入,足以證明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我們的目光應該更加長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