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步行街舉行世界睡眠日公益活動

2017-03-20 14:15:26|來源:新華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網上海3月20日電 (王宇)白天打瞌睡,晚上數綿羊,難以入睡或早醒、易醒已經成為從青年到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問題,失眠行為網絡大調查公佈了2017中國網民失眠地圖,上海成為失眠比例最高的城市,也成為人們健康的關注焦點。

  今年3月21日是第17個世界睡眠日。20日,針對人們普遍存在的睡眠障礙問題,在每月學雷鋒便民日這天,上海新科醫院睡眠科專家走上南京路步行街,現場開展專家助眠諮詢、睡眠知識科普宣傳公益活動,為每一個前來熱切諮詢的市民給予科學指導,併為失眠狀況嚴重者認真制定“助眠方案”。活動現場,就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前來諮詢的市民還真不少。

  在現場回答市民諮詢的副主任醫師彭軍介紹説,從醫院助眠熱線開通一週年的門診統計數據來看,年輕白領在睡眠障礙患者中大約佔6成之多,在校學生佔2成,而中老年人的比例略低於城市白領。年輕人已成為睡眠障礙的高發人群。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還可能導致抑鬱症發生等。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有超出一至兩個星期的失眠症狀,應及早尋求精神或心理科醫生的幫助,否則很容易發展成慢性失眠症。

  失眠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困擾,但人們對失眠的危害認知低,也不會把失眠當作一種病來治療。調查顯示:57%的人不全面了解失眠危害,僅4.5%認為出現失眠應該馬上治療。彭醫生指出:很多有睡眠障礙的患者主觀地認為自己是神經衰弱而去藥店買藥或隨便服用一些藥物,其實失眠病因很多,許多內科、精神系統疾病均可導致失眠。特別強調的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睡眠障礙患者與焦慮、抑鬱有關,其中焦慮在失眠中的發生率約50%,抑鬱約40%左右,而且發病與年齡有關,60歲以上患者抑鬱發生率高,60歲以下患者焦慮發生率高,因此失眠不單是睡眠生理紊亂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心理紊亂過程,如果不仔細尋找病因會耽誤治療。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上海新科醫院院長戴建國表示,醫院在去年世界睡眠日推出了助眠熱線,開通一週年以來,醫院在解決患者睡眠障礙、失眠症、抑鬱症等各種常見精神疾病及疑難雜症的諮詢及就醫方面,有著積極作用。今年醫院還和上海交通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簽約,請專家們定期來坐診、會診,方便患者就診專家和名醫。

圖片默認標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