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小學生閱讀量全國領先

2017-05-26 09:32:0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人年均15本 滬小學生閱讀量全國領先

  一二年級學生閱讀量增幅最大三年級學生受成人推薦書籍影響顯著下降

  圖片默認標題

  “親子閱讀”活動走進金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圖片默認標題

  “親子閱讀”在楊浦區三門睦鄰中心舉辦《為了孩子》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

  本市今年親子閱讀方案已確定

  市婦聯家兒部昨天透露,今年親子閱讀方案已確定,活動內容包括普及親子閱讀知識,開展親子閱讀指導,主要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依託《為了孩子》雜誌及其他專業組織,為全市16個區的2-7歲兒童及家長提供專業閱讀培訓。

  活動還將組織學前教育和兒童文學領域名作家為家長們提供案例講座,舉辦SMG主持人的親子閱讀分享會,通過公眾人物示範增強親子閱讀的影響力。同時,在兒童講故事比賽中增加爸爸媽媽寫故事和兒童講原創故事內容,預計活動參與人數將超過4250人次。

  據市婦聯家兒部介紹,活動還將組織“中英文主題繪本閱讀朗讀”活動進社區,家庭教育講座進機關、進企業、進園區等,提供更多的親子溝通和學習機會。活動擬開展48場,直接受益人數將超過3500人次。

  此外,各區婦聯也將開展網上網下的各類親子閱讀普及、指導、展示活動。如浦東新區的微信節目“今天我領聲”,將經典古詩詞、文明禮儀、家教家訓、兒童繪本等優秀文化作品,通過家庭成員的聲音表現推廣,在創作、閱讀、聆聽作品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孩子共同成長。閔行區的“親子閱讀包”將在全區28個點面向家庭免費借閱活動。松江區的“親子詩詞薈”,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體會古詩之美,韻律之美,感受中華傳統文化。

  滬上市民“閱讀”已蔚然成風,包括在校學生閱讀和“親子閱讀”。相關機構最新開展了一項有關兒童閱讀內容的調查,通過對近14萬名滬上兒童的調查顯示,上海小學生每人年均閱讀書目已經高達15.32本,名列全國前茅。

  為了讓更多家庭、兒童讀懂書、讀好書,“2017年上海市親子閱讀方案”確定,今年將在全市16個區為2-7歲兒童及家長提供45場專業閱讀培訓,內容包括講解親子閱讀知識,開展親子閱讀遊戲,贈閱《為了孩子》親子繪本,預計直接服務對象超過3000人次。與此同時,今年市婦聯還將開展各類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1800余場,受益人次超過17萬。

  三年級學生顯現閱讀偏好

  調查表明,隨著年級升高學生的閱讀量逐步增加,其中一二年級學生閱讀量增幅最大,達到57%。一二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有17%的學生在這一年中會從極少讀書進步為每月讀1-3本書。

  調查還顯示,12%的學生是酷愛閱讀的小書霸,他們每月閱讀書籍超過3本。19%的學生每月閱讀書籍1-3本。值得注意的是,閱讀較少甚至不閱讀的學生也大有人在——近70%的學生一個月閱讀書籍不到1本書。

  到了三年級,學生們開始顯現出閱讀興趣和偏好,成人推薦書籍對學生閱讀的影響顯著下降。調查同時表明,此時有約1/4的學生是在成人要求下閱讀,“大人讓我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有一半的學生會閱讀成人推薦的書籍,同時還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但有近1/4的學生會更多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

  不過,學生們在寒暑假期間的閱讀量僅佔閱讀總量的11%,週末的閱讀量卻佔到了35%。奇怪的是學生們的閱讀主要集中在週一至週五的下午4點半到晚上9點半,這個時候正是學生完成回家作業的時間。由此表明,很多學生把閱讀看成了回家作業,而不是一種愛好。

  數據還顯示,在平臺上閱讀的前2000種熱門書籍中,兒童文學、小説、繪本三類書籍要佔近四分之三,科普、傳統經典、戲劇等類型的書籍佔比較少。專家指出,目前學生閱讀書籍的類型過於單一,這不利於學生擴大知識面,激發更廣泛的學習興趣。

  “親子閱讀”已風生水起

  “一直以來,閱讀受到家長和學生的高度重視,但如何閱讀,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感悟閱讀的力量,通過閱讀培養家長和孩子的親情關係,並形成良好的家風尚有很大的距離。”市婦聯家庭兒童部部長顧秀娟認為,集中反映在家長為孩子的閱讀上,最突出的問題是家長以成人的思維和閱讀方式來要求孩子,雙方的矛盾和衝突由此發生。她指出,目前多數家長在為孩子的閱讀方式上存在著較大、較多的問題,這顯然不但不能達到閱讀效果,有時會適得其反,即拉大家長和孩子的距離,不利於融洽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而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就是要解決上面提到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

  事實上,上海已經擁有一批會讀書、善於讀書的專家、專業人士以及由這些專業工作者組成的專家型團隊,這些專業人士和團隊已經並且正在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和潛能,他們通過公益組織和公益活動等,正在幫助一大批滬上家庭走出閱讀誤區。其中一個推廣社區親子閱讀的社會公益組織閱讀越精彩青少年讀書服務中心,2012年由5位媽媽共同創建,她們發起開辦了免費的“螢火蟲親子悅讀館”,至今已經在虹口、楊浦、黃浦和浦東4個區開設這樣的“悅讀館”4家。據介紹,“悅讀館”設在社區,每個“悅讀館”的場地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上,藏書4000至7000冊,館藏書籍都是為0-12歲小朋友準備的。現在,除了週一,每天上午一到10點,這4家“悅讀館”就會開門迎接孩子和家長光臨,住在附近的家長和孩子經常會光顧那裏,“悅讀館”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又一個家。

  除了“悅讀館”,“閱讀越精彩”還支持創建社區親子閱讀俱樂部和社區親子閱讀書架,俱樂部和閱讀書架分佈在本市寶山、閔行、松江、虹口、徐匯、靜安、浦東等區的30個活動點,在這些活動點,“閱讀越精彩”會不定期開設講座和培訓,既培訓家長又培訓志願者,通過直接培訓家長,指導家長如何為孩子正確閱讀,而培訓志願者,則可以“一傳十,十傳百”地將正確有效的閱讀方式傳授給更多家長。

  《為了孩子》雜誌擁有較豐富的教育孩子專家資源,現在,這些資源已經被整合成教育孩子專家團隊,團隊成員包括幼兒教師、民間兒童故事專業人士、兒童教育專家等。去年,該團隊已經探索出了一條推廣“親子閱讀”的更有效的方法,即由區婦聯或街鎮社區組織聽課家長和孩子,由團隊專家授課的方式,批量解決家長不會閱讀、不善於閱讀難題。僅去年一年,該團隊就為社區家長、孩子授課60場。

  與此同時,各區婦聯也聞風而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閱讀”培訓活動。青浦婦聯開展的“最美閱讀寶寶”活動已經圓滿落幕,活動激起了家長和孩子們極大的參與熱情,報名人數明顯超過預期,尋找出的“最美閱讀寶寶”稚氣可掬,可愛動人。同樣,楊浦區親子“悅”讀活動,以書為媒,聘請了教育學博士、國家級心理諮詢師等授課,課程生動、有趣、活潑,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傅紅教你“親子閱讀”

  5月的一個中午,江寧路上新建大廈一間小會議室裏,30位白領正利用午間休息時間聆聽傅紅,一位有20年幼兒教育經驗的育兒專家進行“親子閱讀”指導。站在講壇上,傅紅聲音時高時低,抑揚頓挫,白領們屏息凝視。

  怎麼看繪本,如何為孩子講故事?傅紅從基本概念講起,繪本大人看的是字,而孩子看的是畫……講完概念,傅紅把話題引向如何唸書上。“孩子不識字,全憑家長念了之後所産生的效果。”

  如何念,即怎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生動、吸引孩子?為啥有的孩子對家長講的故事不感興趣?傅紅告訴聽課白領,“這是因為家長選的書不合適,或故事講得不生動。而講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指指讀讀’、‘唱唱讀讀’和‘玩玩讀讀’等。”傅紅解釋,“指指讀讀”是指著畫讀給孩子聽,“唱唱讀讀”是指將文字內容唱給孩子聽。“玩玩讀讀”就是要讓孩子邊玩邊讀,體現閱讀的互動性,期間家長可以模倣動物,同時要給孩子充分想像。例如在閱讀《鴨子?兔子?》這本圖畫書時,可以通過畫面,引導孩子想像這究竟是兔子耳朵呢?還是鴨子的嘴巴呢?讓孩子想像的翅膀自由飛翔。

  讀完之後也可以做些延伸活動。傅紅喜歡邊講課邊舉例,比如在講完圖畫書《鼻子耳朵小腳丫》之後,可以結合故事中的內容,用孩子的手印、腳印、生活照等製作成一本屬於自己的圖畫書,第一頁可以把孩子的照片貼在上面,第二頁可以把孩子的小手印在上面,第三頁可以是孩子的小腳,後面可以是爸爸媽媽的照片等。傅紅告訴聽課的白領,這樣的閱讀方式會讓孩子産生濃厚的興趣,“還要強調,如果是喜歡的書,孩子們很愛反復聽講,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反復閱讀,讓孩子們産生深刻記憶。”

  美國繪本《棕色的熊》是一本很優秀的親子讀物,也是一本深受全世界小朋友喜愛的圖書,整本書都是由艾瑞-卡爾一貫具有創意的貼畫構成,隨著一問一答的句子,重復的韻律與節奏,一本充滿鮮艷色彩與各種動物的圖畫書在孩子面前慢慢展開。與念讀不同的是,這次傅紅用歌唱的形式將這本書唱給白領家長們聽,而家長們也隨著旋律簡單的曲調,一起輕輕的哼唱起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我看見紅色的鳥在看我/黃色鴨子在看我/藍色的馬、綠色的青蛙、紫色的貓、白色的狗、黑色的羊;金色的魚,一個老師在看我,一群孩子在看我;孩子、孩子,你在看什麼?我看見棕色的熊在看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