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支援 高科技在地震救援中幫忙

2017-08-10 09:46:59|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緊急支援 高科技如何在地震救援中幫忙

  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度,東經103.8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3度,東經82.9度)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自然災害在中國發生頻繁,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在增加。震後救災離不開高科技的支援,搜索、探測、通信,無一不依靠著科技大顯神通。

  生命探測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片説明:生命探測儀

  每次提及地震救援,生命探測儀是各種媒體報道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器材之一。目前常見的有紅外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音頻生命探測儀和光學生命探測儀等幾種不同類型。生命探測儀能解決多項困擾傳統安全救生系統的問題,使搜救工作比以往更迅速,更精確,也更安全。

  救援隊搜索被掩埋在震後碎石瓦礫下的受災者,通常需要用到光學生命探測儀俗稱“蛇眼”,它利用光反射進行生命探測。儀器的主體非常柔韌,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礫堆中自由扭動。只要廢墟上有一個手指粗細的眼,光學生命探測儀就可以伸入,探頭在下面旋轉後將圖像傳上來,基本確定被埋人所處的位置和被困地形,在實際救援時可以不傷著被埋壓人員。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中國及世界各國的專家,利用生命探測儀進行探測,搜救出數萬名被困的同胞。其中搜救出的被掩埋時間最長的同胞為216多個小時。

  無人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片説明:8月9日,九寨溝森林中隊官兵利用無人機偵查301省道神仙池岔路口段道路垮塌情況,這裡是道路垮塌最嚴重的地段,上下的車輛都被此段堵截。

  無人機最大的優點是易操縱、具有高度靈活性。無人機通過高空作業,能對震後當地災情進行連續實時拍攝。將拍攝下來的圖像與該地區之前的積累數據作對比,通過監測數據的變化,對房屋損毀、道路垮塌、損毀等情況有所掌握,從而為設計最有效的救援路線提供科學參考依據。通過對拍攝圖像視頻的分析,無人機還能對災情評估和重建決策等提供充分依據。

  此外,無人機能攜帶一些重要的設備從空中完成特殊任務,如搭載擴音設備對現場進行喊話,向現場群眾及時傳遞有關信息;搭載生命探測儀幫助搜救隊員尋找生命跡象,使救援工作更迅速而有效地展開;可將救援物資直接空投到需要的地方,為偏遠地區運送醫療用品、食品和其他材料,幫助那些道路無法通行地區的群眾及時獲得救援物資。

  圖片説明:8月9日,九寨溝森林中隊官兵利用無人機偵查301省道神仙池岔路口段道路垮塌情況,這裡是道路垮塌最嚴重的地段,上下的車輛都被此段堵截。

  遙感衛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圖片説明:高分衛星四川九寨溝地震震前監測影像

  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能夠對震後受災地情況進行觀測,幫助有關方面及時掌握災情。高分系列衛星實現了在小衛星上中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可滿足多種空間解析度、多種光譜解析度、多源遙感數據需求。

  此次九寨溝地震發生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在獲取相關災情信息後,立即啟動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緊急調度高分一號、二號、三號、四號衛星,以及資源一號02C、資源三號02星等多顆陸地觀測衛星對災區進行成像工作,並制定了9-12日期間連續多日的成像計劃。

  災後1小時左右,資源衛星中心已將震中周邊區域歷史衛星影像通過應急共享通道提供給國家減災委、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等單位使用,後續將根據災情需要,繼續安排陸地觀測衛星對災區進行成像,並確保影像及時處理、共享,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支持。

  通信保障

  災情發生後,三大通信運營商緊急啟動應急搶險保障通信工作。出動保障車輛、應急通信、衛星電話和可攜式衛星設備等全力搶通。震後短時間內為停機用戶恢復通信功能,並對九寨溝縣用戶和阿壩救援隊伍及附近地市實行免停機和緊急開機。

  人工智能或稱為未來高科技救災方式

  當一場地震襲來的時候,救災響應人員需要盡可能早的知道地震最先開始的位置。目前有一些國外企業正在研發這項技術,希望在地震發生後的幾分鐘內,能夠快速預測城鎮中受地震破壞最強的地區在什麼地方。他們研發的系統可以高效預測出建築物對衝擊波的反饋。人工智能系統對反饋內容作出評估之後,會生成一張災害地圖。這樣救災人員就可以圍繞這些地區進行分析行動。在地圖中,那些建築物損壞最嚴重的街道和受災人數最多的區域都會被重點標注出來。如果能知道每一條街道上的人數,再將災害強度和人數相乘,就可以得出應該先去哪個地區進行救災。現在這一軟體已經在試用,它們正在從一些小的地震中去檢測人工智能系統是否真的有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