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探索老小區非機動車庫標準化改造

2017-08-22 09:57:2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西部集團探索老小區非機動車庫標準化改造:電控門感應人車,誰都無法帶走別人的電瓶車

  每位停車居民,都要持有兩張感應卡,一張隨人、一張隨車,只有兩卡同時被系統感應到,才能入內停車。而停好車以後,也無法把信息不匹配的、屬於別人的車從車庫裏開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老小區裏的非機動車庫什麼樣?許多居民腦海中都會跳出一幅“不那麼美好”的畫面:地下空間陰暗潮濕,電線亂拉、車輛亂停,還有管理員住在地下室。然而標準化的非機動車庫應該是什麼樣?恐怕許多人都沒見過、也難以設想。

  最近,普陀區西部集團完成了對3個舊小區車棚的大改造,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全新的車庫顏值高、技術含量更高,一套智慧識別系統把關,任憑誰都無法把不屬於自己的車開出自動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電氣火災事故屢禁不止

  發生在非機動車庫裏的安全事故,總是不絕於耳。

  去年10月,寶山區華和路和靜安區靈石路接連發生兩起非機動車庫起火事故,導致數百輛非機動車被燒燬,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去年12月3日,浦東一小區非機動車庫因電瓶車充電起火,造成81歲車庫看管人死亡;今年6月14日,長寧區虹橋路一小區非機動車庫發生火災,一對74歲的看車夫婦一死一傷……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服務於小區居民的公共設施,變成了毀人財物、奪人性命之地?一些物業管理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非機動車庫面臨管理混亂、入不敷出的情況,導致消防設施、安全設備都不齊全,電氣火災事故發生過後難以施救、難以控制局面。

  針對這種情況,西部集團於今年年初對下屬物業公司管理的218個小區的300多個非機動車庫進行排查,查到的問題也不少。發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人員住宿問題。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原有非機動車庫多采用人員看管模式,看車人為管理方便,往往吃住在車庫,相對密閉的空間中存放生活電器、雜物等,埋下安全隱患。

  同時,不少業主為圖方便私拉電線,給電瓶車充電,一旦出了故障極易發生火災。除了電瓶本身品質可能存在問題外,充電過程中,自行在拖線板上使用未穿管的電線,很容易因為超負荷而引起電器線路短路。

  檢查中還發現,非機動車庫裏的消防設施也不完善。許多車庫裏從沒裝過簡易噴淋消防系統,在火災發生初期,錯過了阻止火勢蔓延的最佳時機;逃生通道標識不清和車庫照明不足也給被困人員在撤離過程中造成了諸多不便……

  車庫電控門設計“玄妙”

  怎樣改變非機動車庫的這種混亂局面?小打小鬧、小修小補肯定解決不了問題。西部集團在長風街道、宜川街道、石泉街道分別挑選了三個基礎比較好的小區,“大動干戈”對非機動車庫進行標準化改造試點。

  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如今三個小區的車庫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記者前往走訪。宜川五村趙家花園的非機動車停車庫,從外面看有點“神秘”左右兩扇電控門大門緊閉,門旁和正上方,各有一個感應裝置。正巧有居民推著電瓶車準備入內停車,正上方的感應器識別出了車上安裝的一條晶片,亮了一下,居民再刷了下門卡,經過兩道感應驗證,右邊的門平穩移開、放行。居民停好車準備離開,又從門內刷了一次卡,這回左邊的人行門打開,寬度只容一人通過、無法人車同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這種設計有啥玄妙之處?中山物業負責人陶紋介紹説:“這是一種智慧化的人車管理模式。”每位停車居民,都要持有兩張感應卡,一張隨人、一張隨車,只有兩卡同時被系統感應到,才能入內停車。而停好車以後,也無法把信息不匹配的、屬於別人的車從車庫裏開走。這就從技術上杜絕了車輛失竊、用問別人借卡停車的問題,實現了無人化的自動操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這個清爽透亮、無人管理的高科技車庫,不止只有這些功能。每個車位都配備專用充電插座,一旦開始充電,系統就會自動記錄充電時長、電壓和電流情況,當出現異樣時,充電插座就會自動斷電並向管理終端報警,這種過載保護及夜間定時切斷電源功能,從根本上杜絕了火災的隱患。每輛入庫車輛充了幾次電、電瓶情況是否穩定,全都記錄在案。

  原先,這個車庫亂哄哄、黑漆漆,舊鐵門終年不上鎖,全靠物業雇人翻班管理,管理員睡覺的房間還佔據了一部分停車空間。如今,改造一新的車庫,除了一套冰箱大小的控制系統之外,其他空間都騰給了非機動車,整個車庫可容納120多輛車。

  通過在車庫裏的高清監控攝像頭,物業管理員可以實時監控車庫情況,對發生的意外情況第一時間作出響應,一旦發生意外事故,也很容易取證。為此,西部集團還專門開發了一套簡便易操作的後臺管理系統,“門外漢”都能無障礙操作。

  小區物業管理員老李打開手機“VMSgo”軟體,馬上就看到了車庫內部以及小區角角落落的動態畫面, 20多個高清探頭拍攝到的畫面可自由切換,也可四格畫面同時顯示。老李還能在電腦上熟練操作整個管理系統:“每名車主車輛進出、充電的情況都有記錄,6個月車子不挪窩的,我們就會聯繫居民挪車,僵屍車的問題也順帶解決了。”現在,老李可以騰出更多精力為小區做些建設性的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收費低廉,但也比原來負擔輕

  居民們對車庫改造這件事都覺得很滿意。家住長風二村的沈雪林老伯説,原來他的電瓶車停在亂哄哄的車庫裏,很不安全,車兜裏一直放著接線板,每次充電只能自己拉線。 現在不但車庫的環境完全不同,還可以掃二維碼充電,充值50元送50元。“平均下來充一次電只要5毛錢,可以開一個禮拜,買買小菜,送送外孫上學,比騎共享單車還要划算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記者看到,每個車庫的墻上都公佈著價目表,價格的確便宜。因為車庫由不同的物業公司改造和管理,因而收費有些區別,趙家花園車庫的收費是,電瓶車20元/月/輛、助動車25元/月/輛,康復車30元/月/輛,自行車8元/月/輛;長風二村的收費是電瓶車和助動車15元/月/輛,康復車30元/月/輛,自行車6元/月/輛。居民説,這些價格和以前停在破車棚裏是一樣的,但是感覺完全不同。

  這麼低的收費標準,物業公司能收回成本嗎?中山物業公司負責人陶紋算了筆賬,就拿趙家花園來説,兩個標準化車庫的設備設施費用總共20萬元左右,一次性支出雖然高,但後續使用費用反而比以前大大減少。以前,每個車庫用4名管理人員翻班,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算,一個月的開支就將近1萬元。而現在無人管理,只需要每週打掃一次就行了,而且每月還有一筆租金進賬,比以前減負不小。

  嵐皋路40弄嵐皋大樓一共有三棟大樓,每棟大樓下都有屬於本樓居民的停車庫,完全足夠居民放車,是三個試點小區中硬體條件最好的一個。改造中,地下空間被劃分成一個個獨立空間,清楚區分了自行車區域、電瓶車區域和殘疾車區域,每輛車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改造價格也高達20萬元。這裡的物業經理也説,老式售後公房小區的物業維修資金很低,很難支撐這筆費用,只能由物業先拿出來。此外,他們還引入“第三方”電瓶車雲智慧充電系統,居民通過微信掃碼或者投幣的方式,就可以自動完成充電,價格很便宜,包月25元就可以充35次,等第三方收回成本後,雙方也會協商分成機制,通過月租金和收費充電這項微利收入來逐漸攤薄成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7

  在這三個小區的試點基礎上,西部集團有意進一步推廣非機動車庫標準化改造,但目前遇到的難題是改造需要投入的前期啟動資金比較大,物業難以全權承擔下一步各家物業公司將爭取街道支持,把車庫改造經費納入到同心家園建設或小區微改造項目中,造福更多老小區居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