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門口好學校 | 青浦區重固小學:大事小事 讓孩子學著自己做主
位於青浦區的福泉山古文化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上海古代歷史年表”,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至7000年曆史的各時期文化疊壓遺存,出土各類文物2800余件,其中就包括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玉琮。到這兒參觀的人,時常能遇到一群落落大方的小導遊,為遊客講述良渚文化的故事。
圖説:重固小學學生“小導遊”在福泉山認真講解 來源/學校提供(下同)
這群小導遊,來自附近的一所百年老校——重固小學。“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是由‘自然人’發展成為‘社會人’的過程,這一發展直接關係到青少年長大後是否能適應社會,是否在社會中幸福的生活。”重固小學校長周立説,因此,參與社會實踐、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生活做主,成為學校的辦學主張。
老師放手 讓學生自主成長
學當福泉山小遊客、學當福泉山小導遊、學當福泉山小考古家、學當福泉山小記者、學當福泉山小主人……在重固小學,豐富的實踐體驗學習改變了學生以往單一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使他們獲得了廣泛的學習經歷,更善於合作,更多思愛問,也更有擔當。周立介紹,這些活動中蘊含了學校“福泉潤德”的文化精髓,通得時間鍛鍊,賦予孩子仁愛、正直、智學、勇敢、純真的“五德”。
學校暑期活動的假日小隊,學生們自己起隊名、自己策劃活動;足球社團的孩子們,甚至自己搞起來一場校外足球賽……學校鼓勵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結對,讓大哥哥大姐姐當上小輔導員,為學弟學妹們講課,幫他們輔導作業。“我發現我特別喜歡教小朋友在黑板上寫寫畫畫的感覺,我長大以後也要當老師!” 五(4)班的鄔郎平興奮地説。
圖説: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
“以前是我怎麼説,他們怎麼做;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了,是我説做什麼,他們提出想法來商量怎麼做。”美術教師孫曉波説。大隊輔導員王星告訴記者,孩子們去敬老院表演節目,節目自己報、小主持人自己寫串場,老師可以放手退居幕後。
“孩子剛進小學的時候,完全沒離開過爸媽,什麼都不懂。春遊一趟,問他花了多少錢,不知道;錢到哪去了,還是不知道。老師們都叫他‘雷萌萌’。”四(2)班雷顯的媽媽李蓉説,如今的“雷萌萌”完全變了樣——不久前,他剛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創意、琢磨主題、分工明確,獨立完成了一份主題活動小報。雖然做出來的小報在大人眼裏還有些稚嫩粗糙,但李蓉依然覺得很欣慰:“這次的小報完全是他們自己想,自己寫,自己動手,家長和老師完全沒有幫忙。這讓我看到了孩子的獨當一面、思考能力和想像力,在重小四年,孩子真的長大了。”
家校攜手 點燃“上學之樂”
在重固小學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們的笑聲。開放的課堂,豐富多彩的興趣社團活動,讓學校生活變成了一種“享受”,讓每個孩子找到了自己。
圖説:學生參加陶藝社活動
籃球、舞蹈、門球、輪滑、鼓號、書法……不管愛靜還是喜動,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裏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繪畫是重固小學傳統特色,五(3)班女孩馬靜雯之前從未學過畫畫,但一年級進入了社團,她就迷上了這種揮灑色彩的感覺。她最大的心願是將來學習美術,做服裝設計師。早上6點半剛過,四(1)班男生徐睿就換好衣服、背上書包,催著爸爸出發了。走路10分鐘到學校,他急著參加早晨開始的足球社團訓練。
如果自己喜歡的活動學校沒有怎麼辦?徐睿爸爸告訴記者,自己還真遇到過。孩子一直想學中國象棋。當時,學校並沒有這個班。了解到有十余個孩子都有學象棋的意願後,學校在暑假滿足了孩子們的心願,在“福泉”鄉村少年宮,聘請有特長的家長擔任互動指導老師,不僅開出象棋,還開設了書法特色班。另一些熱心的家長則擔任鄉村少年宮活動後勤協作人員,協助老師維持鄉村少年宮活動有序開展。家校攜手,讓孩子在校園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