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冬殘奧會火炬接力明年3月2日開始
2021-11-25 08:43:4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王悅陽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昨天晚上,北京冬殘奧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在美輪美奐、流光溢彩的國家游泳中心舉行,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殘疾人服務知識手冊,冬殘奧會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服務手冊盲文大字本對外發佈,冬殘奧會金銀紀念幣首次亮相。據悉,冬殘奧會火炬接力將於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舉行,共有火炬手約600名。

  火炬明年3月2日抵達“鳥巢”

  按照“兩個奧運 同樣精彩”的目標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火炬接力堅持簡化運行、確保安全的原則。經與國際殘奧委會共同協商,冬奧組委制定了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接力計劃,將於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舉行,共有火炬手約600名,包括火種採集與匯集、火炬傳遞兩個部分。

  火種採集與匯集儀式將於2022年3月2日舉行,上午選取在殘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學校、社區、研究機構以及歷史文化傳承典範地區、新興産業基地等多個點位分別進行火種採集。

  3月2日下午,在北京2008年殘奧會火種採集地天壇公園採集的火種,並連同上午採集的多個火種,以及從英國麥克維爾線上採集並通過虛擬方式傳至現場的火種,共同匯集生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

  火炬傳遞活動將在火種匯集儀式後首先在天壇公園開展。3月3日、4日繼續在三個賽區進行傳遞,將全面展示三個賽區的歷史人文特色,現代城市風貌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反映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冰雪運動和對冬殘奧會的熱切期盼,廣泛傳遞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生動展現殘奧運動發展和包容性社會建設的成就。火炬將於明年3月4日傳遞到國家體育場,將在萬眾矚目下點燃火炬臺。

  19名殘疾人志願者服務冬奧場館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還招募了19名殘疾人志願者,他們將參與3個賽區18個冬奧場館的服務工作。在昨天的活動上,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張海迪為殘疾人志願者代表授旗。

  記者了解到,殘疾人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高,招募活動共吸引了2428名中國殘疾人報名,經過嚴格的面試和培訓程式,一批代表性強、有專業能力、具有奉獻精神的殘疾人脫穎而出。他們最小的19歲、最大的63歲,殘疾類別包括肢體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從事的職業有高校學生、教師、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群眾團體工作人員、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等。

  今年63歲的劉玉坤已經是一名“雙奧志願者”,曾6次破殘奧世界紀錄的她退休後在2008年擔任奧運會火炬手時感受到志願者的專業服務,隨後成長為北京首批五星級志願者。為迎接冬奧會,她加入了冬奧宣講團,還組建起旱地冰壺志願者團隊進行推廣體驗。此次冬奧會,她的崗位是奧林匹克公共區的賽事助理,“我一定站好這班崗。”

  這19位志願者將分配到冬奧會和冬殘奧會18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在場館管理、賽事服務、抵離、無障礙和志願者等業務領域提供服務,其中北京賽區12人,延慶賽區2人,張家口賽區5人。

  盲文大字手冊服務視障殘疾人

  為了滿足賽時殘疾人服務需求,結合當下疫情防控需要,提升各業務領域、各場館團隊服務殘疾人客戶群體的能力和水準,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組織編寫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殘疾人服務知識手冊》昨天對外發佈。

  一同發佈的還有《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服務手冊(盲文·大字)》。手冊根據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入境以後的運行流線,依次編制了冬殘奧村須知、開閉幕式須知、競賽和訓練場館相關服務須知、反興奮劑項目須知、頒獎儀式須知、頒獎儀式須知、返程服務須知、疫情防控須知共8個部分內容。

  手冊採取盲文和大字一體、明文盲文對照的設計,製作成對開版的讀本。封面按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形象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印刷技術採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綠色印刷盲文印製技術,使盲文點字的觸感更好,使用壽命更長。

  冬殘奧會金銀紀念幣一套兩枚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金銀紀念幣昨晚也首次亮相。紀念幣一套兩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冬殘奧會會徽,襯以長城、雪花等元素組合設計,並刊國名、年號。

  5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吉祥物,輔以雪花元素組合設計,並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15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6個運動項目體育圖標,輔以核心圖形、雪花、“北京2022”盲文等元素組合設計,並刊“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5克圓形金質紀念幣為精製幣,含純金5克,直徑20毫米,面額8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5000枚。

  15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為精製幣,含純銀15克,規格32毫米×20毫米,面額5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10000枚。

  本報記者 任珊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