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周助燃世界旅遊

2017-10-09 09:40:3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尹紅燕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中,許多國家的購物門店服務員們已經不滿足於“你好”和“謝謝”,還會説“中秋快樂”——中國的“十一”黃金周,正成為“全球黃金周”。

  國家旅遊局昨晚公佈數據顯示,“十一”期間出境遊人次超600萬,創歷史新高,中國遊客從近300個城市出發,到達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1155個國內外城市。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國遊客紛至遝來,其強大的旅遊消費能力讓中國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國之一,中國遊客撬動了全球旅遊版圖,重塑了世界旅遊經濟。

  全球出招吸引中國遊客

  國慶中秋八天“超級假日”期間,不少國家競相出招,為了吸引中國遊客使出渾身解數,國外各大購物商場紛紛大打折扣,中文介紹和華人導購成了“標配”。

  “有時候覺得出國旅遊和在國內轉一個樣!”來自北京的遊客趙柳和家人“十一”期間赴泰國清邁度假,在蒲屏皇宮、夜市等景點排隊的隊伍都被中國人“攻佔”了,隨處聽到的都是中文,泰國小商販也都會説上幾句中文,許多酒店競相推出特價房間和美食招攬中國遊客。

  據統計,作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第一大目的地泰國,長假期間赴泰中國遊客數量約3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7.1%。

  在異國他鄉卻總能聽見“鄉音”。澳大利亞阿瑟港歷史遺跡不僅推出中文景點説明,更是特意安排每天4次、每次長達45分鐘的免費中文講解服務。一位景區工作人員説,普通話是該景點提供的唯一外語講解服務。

  為中國遊客提供特色服務,還成了美國一些商家的“待客之道”。在華盛頓的酒店,中式粥和綠茶成了菜單上的特設內容;為了讓旅遊從業者更多了解中國遊客的喜好,華盛頓特區旅遊局甚至還會按季度為商家“開課”,講解中國的文化習俗。在各國旅遊從業者看來,中國改變了世界旅遊市場過去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結構,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忽視的旅遊客源國。

  移動支付“出海”搶鏡

  幾天前,一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中國移動支付在日本的“攻城略地”已經引起了日本金融界的關注,約70家日本銀行在內的銀行財團將推出電子貨幣,以便用智慧手機為商品付款和轉賬。

  在看世界的同時,中國遊客正用互聯網時代的生活方式影響和改變著世界,移動支付成為中國在海外的“新名片”——在巴黎塞納河畔,有遊客通過微信掃碼訂票;在孟買街頭,有人用支付寶買印度飛餅;移動支付已經覆蓋了泰國幾乎所有旅遊城市的便利店、購物廣場、免稅店、餐館、甜品店等中國遊客常去的地方;在被公認為“互聯網洼地”的歐洲,中國遊客在德國慕尼黑機場購物只需掃碼支付,而不用再兌換外幣……加速出征海外的中國移動支付,在這個假期格外“搶鏡”。

  買瓶水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數半天硬幣,移動支付的選擇提升了出境遊旅行體驗,還讓中國遊客不用現金就撐起了多國的“錢袋子”:在泰國、越南、馬爾代夫等旅遊國家,中國遊客就是經濟穩定器的代名詞,中國成為多地的最大旅遊客源地。摩納哥、芬蘭、瑞典等國近期都接入了移動支付,世界對中國先進的移動支付方式表達了認可,背後是對中國遊客日益提升的地位的重視。

  旅遊消費更理性多元

  在這個黃金周,不少中國遊客帶回國的購物袋少了,不再像以往那樣“爆買”。“拍照購物”模式也正在改觀,中國遊客開始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歷史文化景點上。

  法國官方數據顯示,赴法旅遊的中國遊客中,自由行比例已達43%,中國赴法遊客更願意追求個性化的旅行體驗,一些當地旅行社推出的“鄉村小鎮遊”“博物館主題遊”等深受中國遊客歡迎。同樣的旅行方式變化在美國也格外明顯,參觀大學、看籃球比賽、觀看文藝演出等成為國人新選擇。

  在國外的各個商場,大部分遊客青睞藥粧、食品等性價比高的當地品牌“必需品”。在“奢侈品”消費上,中國遊客逐漸開始選擇適合自身的商品,絕非只看品牌的“爆買”。

  中國遊客出境遊除了給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帶去旅遊收入外,更多深層次的影響也逐漸為世界認識。

  “中國在青年人群的引領下,對全球旅遊市場的增長變得至關重要。” 美國彭博社近日發文稱,中國年輕一代中出現的旅遊熱,正成為全球旅遊業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並幫助重塑中國國內經濟,人口約4億的中國“千禧一代”已經成為各國重點吸引的客源。有分析稱,旅遊業已從邊緣的服務行業發展成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産業,中國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也是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重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