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遊覽面積將擴大2.24公頃
昨天,古建施工人員正在對天罈罈墻進行修繕。本報記者 吳鏑攝
天壇公園今年將完成園內全部19家住戶的騰退,位於內壇西南隅的原園林機械廠廠區整體搬遷騰退已全面展開,按規劃公園將沿壇墻設置步行道,形成環形遊覽空間,擴大遊覽面積2.24公頃。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在外壇騰退基本完成後,天壇有望在2030年恢復完整的天罈罈域景觀風貌,重現清乾隆時期的規制。
天壇始建於1420年,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天建築群,也是惟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皇家祭壇。天壇公園園長李高介紹,由於歷史原因,天壇內外壇曾長期被一些單位佔用,在273公頃的天壇完整壇域內,最多時佔用面積曾達100余公頃。本世紀初開始,位於西北外壇、東北外壇的中山花圃、園林學校、花木公司等陸續實現搬遷騰退,騰退面積近20公頃。
目前,天壇外壇仍有72公頃土地被佔用,佔用單位包括47家中央直屬單位、企事業單位,15個居民社區,居民數量超過3萬人。目前,騰退工作正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有序進行,天壇東裏1號樓至8號樓、天壇周邊57棟簡易樓分批搬遷,天壇醫院部分科室已轉移至豐臺花鄉地區新址。
根據《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等相關要求,天壇內壇的19家住戶,將在年內完成騰退。其中,位於天壇內壇西南隅的原園林機械廠廠區整體搬遷騰退工作已全面展開,廠區內非文物建築設施目前已拆除約2800平方米,14家住戶經過工作全部同意搬遷騰退。李高説,按照規劃和整治方案,下一步天壇公園將沿壇墻設置步行道,形成環形遊覽空間,同時修繕廣利門,增加禦路遺址展示,其餘區域將按照歷史上的規制栽植植被。整治後區域將減少建築面積5171.6平方米,增加綠地面積2萬平方米,擴大對遊人開放面積2.24公頃。
李高介紹,隨著臨建住戶搬遷,南內壇墻已經具備修繕條件,天壇南內壇墻和廣利門修繕、雙環亭彩繪工程已經順利開工。按照修舊如故原則,採用原材料、原規制進行修繕,修繕範圍包括廣利門至昭亨門及迤東壇墻共計781米,廣利門修繕面積248平方米。
據悉,新一輪《天壇總體規劃》和《天壇文物保護規劃》將在完成評審後上報有關部門,通過後,天壇將按照兩規對騰退區域進行考古勘測,對有遺址遺跡的區域開展文物修繕保護工作,其他區域將按照環境景觀的規制栽植植物,恢復景觀。
新聞記憶體
2030年天壇
恢復完整風貌
天罈罈墻分內外兩道,從空中看呈現一個“回”字形,南面壇墻轉角是直角,北面壇墻轉角為圓弧狀,象徵“天圓地方”,體現古人的宇宙觀。由於一些單位佔據外壇,到20世紀50年代,天壇外壇墻僅存80米,且破敗不堪,“天圓地方”格局和文化寓意被人為切斷,被佔壓的壇域遺跡安全受到威脅,天壇物質空間和文化意義上的完整性受到破壞。
完整性是世界遺産保護的重要原則之一,天壇在申報世界遺産時,把恢復天壇的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承諾。
恢復完整性,首先從恢復壇墻做起。1995年開始,天壇東北外罈罈墻、北外壇墻西段、西南外罈罈墻和內壇墻的復建、修繕工作先後完成。目前,內外壇墻已修繕恢復了6000多米。
天壇內部的古老建築也本著修舊如故的理念得到恢復和修繕。圜丘神廚、神庫宰牲亭、拜祭庫、神樂署、祈年殿、祈谷壇、圜丘壇、北神廚、北宰牲亭等相繼修繕完成。其中,祈年殿按照1935年以前的照片進行了油漆彩繪修復,恢復到清朝光緒年間的形制,對寶頂進行了擦拭。祈年殿院內的地面,用傳統的城磚替換了水泥大方磚,院墻瓦面拆除了水泥瓦材料,恢復了傳統的琉璃瓦面。
從1995年天壇外壇墻修繕起,到北神廚、北宰牲亭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現存主要文物建築基本得到修繕,按照世界文化遺産真實性、完整性要求,天壇祭天文化的傳承脈絡和豐富的歷史信息逐漸清晰地呈現給世人。
1998年12月5日,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申遺成功20年來,天壇公園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認真履行承諾,有計劃、分階段全面推進遺産保護。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恢復其完整性,這一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祭天建築群將恢復盛時風貌。(記者 王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