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科學城將形成空間新格局

2017-08-08 08:54:2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獲批 將形成“一心一核、多圈多點、森林繞城”空間格局滿足人才居住需求

  備受關注的《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經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後,近日已由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復。未來,張江科學城將形成“一心一核、多圈多點、森林繞城”的空間格局,規劃範圍內擬新增住宅建築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890萬平方米用於租賃住宅,以滿足科學家和科創人才的居住需求。

  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基礎,總面積約94平方公里

  張江科學城的規劃定位,是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基礎,轉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之地,新産業的培育之地;成為以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青年創新人才為主,以科創為特色,集創業工作、生活學習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居城區和市級公共中心;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態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張江科學城規劃範圍北至龍東大道、東至外環-滬蘆高速、南至下鹽公路、西至羅山路-滬奉高速,兼顧國家量子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要求,總面積約94平方公里,將以“一心一核、多圈多點、森林繞城”謀篇佈局。

  “一心”,即依託川楊河兩岸地區和國家實驗室,形成以科創為特色的市級城市副中心;“一核”,即結合南部國際醫學園區,形成南部城市公共活動核心區;“多圈”,即依託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站點,強調多中心組團式集約緊湊發展;“多點”,即結合辦公、廠房改造設置分散、嵌入式眾創空間;“森林繞城”,即連接北側張家浜和西側北蔡楔形綠地、東部外環綠帶和生態間隔帶、南側生態保育區形成科學城繞城林帶。

  用地結構調整:居住用地比例約20%

  只有軟硬實力兼具,一個産業園區才有持續內生的生命力、吸引力,才可能真正實現“産城融合”,加快張江科學城用地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根據規劃,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居住用地比例約20%,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和綠地比例不少於16%。同時,將進一步提高産業、研發、公共設施用地的相容性和彈性,綜合用途比例可研究提高到20%至30%。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滿足科學家和科創人才的居住需求,規劃範圍內新增住宅建築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890萬平方米用於租賃住宅;就地動遷安置房不超過30萬平方米。

  在交通方面,張江科學城路網平均密度為8公里/平方公里,公共活動中心路網密度為8-12公里/平方公里。近期實施軌道交通21號線和機場聯絡線,規劃新增27號線和S32鐵路東西聯絡線,控制預留高科中路、軍民路、陳行公路、科苑路、申江路5條軌道交通通道。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對照國際先進水準,結合地區發展,進一步推進建設張江科學城專業系統規劃,落實公共交通設施,確保各類市政設施的用地和管廊控制。同時,抓緊開展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研究和編制,集中力量推進國家科學中心的科技創新項目、公共設施配套、公共空間、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促進地區有序、協調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