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割小麥、拔蘿蔔、展廚藝以勞育人,金山學子走進“田間課堂”學農事
“兩腳分開,低頭彎腰,鐮刀放低一點,反手抓住麥穗……”金山區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技能大賽的割小麥比賽現場,志願者正在給小選手們指點要領。選手們4人一組,神情專注,配合默契,動作從生澀慢慢變得嫺熟,很快,選手們身後堆起了一垛垛小山般的麥堆……作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金山區正積極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全方位支持的貫通一體、開放協同的勞動教育格局。近期正在開展的學生勞動教育宣傳周上,金山教育組織“掌握一項日常生活勞動新技能”“開展一次社區勞動體驗”等12項校級活動,勞動教育全部活動將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近52000名學生。
勞動教育技能大賽上,拔蘿蔔大比拼是團隊項目,選手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區域的蘿蔔采收。小選手們揮汗如雨,奮戰在田地裏。錢圩學校李雨辰同學是組長,他和小夥伴進行分工,分別負責拔、去葉、裝袋,以此提高效率。“拔蘿蔔,用力要精準,這是大家發現的竅門!”“我準備回家涼拌蘿蔔絲……”比賽結束,小選手們抬著沉甸甸的勞動果實,一路歡聲笑語。小學組的食材原料是雞蛋和番茄,初中組是黃瓜、茭白和肉塊,高中組是鯽魚、豆腐和粉絲。廚藝大比拼中,選手們開賽時才知道食材原料,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主設計的菜肴。洗、切、炒……選手們熟練地運用不同食材展示廚藝。番茄炒蛋、茭白肉片、黃瓜塞肉、鯽魚燉粉絲……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作品,讓評委和帶隊老師讚不絕口。看到同學們拿著鐮刀在地裏割麥子,全國勞動模範、金山工匠陳林根想起了小時候幫父母一起勞作的場景。“我們這代人對農業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希望孩子們將來能為農業發展助力。”陳林根説。
在金山區青少年實踐活動中心舉行的金山區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技能大賽上,全區52所中小學選派了56個代表隊共984名學生代表參賽,設小學、初中、高中組,分別參加割小麥、拔蘿蔔、廚藝三項勞動技能比拼。金山區青少年實踐活動中心主任陳海濤介紹,三個比賽項目的設計,主要結合當前的農事活動,目前正是小麥、蘿蔔的收穫季,廚藝又是孩子們在家庭勞動中最常用的技能。比賽項目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年齡特點安排,拔蘿蔔主要是四年級學生,割小麥針對六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廚藝則是五年級、七年級和高一學生。
在“五育並舉、融合育人”的理念下,金山區青少年實踐活動中心作為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的校外場所,正積極開展相關勞動教育課程。這次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技能大賽引導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培養必要勞動能力,提高勞動素養,促進全面健康成長。
據介紹,金山區做強以農為主的勞動教育區域特色,整合區域內現代農業園區的豐富勞動教育資源,還與毗鄰的浙江嘉興實現聯動,已開發完成了以營地為核心的多條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線路、40多個勞動實踐基地的70多門實踐課程。同時,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會議和“家長慧”家庭教育大講堂,多管齊下引導家長讓孩子養成勞動習慣。像張堰幼兒園制定“家庭勞動公約”,開發“小管家”系列課程。中小學生每年要學會至少1—2項生活勞動技能,學校通過各類勞動比賽展示、實踐中心通過研學課程、勞技學校通過體驗課程檢驗學生的家庭勞動成果。金山區教育局局長鄭瑛説,堅持校內校外教育資源的大融合,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支撐的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形成家校社協同推進的勞動教育體系。目前148個社會單位向全區中小學生開放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和場所,天母果園等18家單位被評為上海市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場所)。(作者:許沁 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