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寧壽宮地面修繕月底完工

2018-08-17 09:13:43|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本報記者 潘福達

  昨天下午,烈日當頭,又沒有樹木遮擋,30多位房地集團古建工匠汗流浹背忙碌著,故宮寧壽宮區域地面保養維修施工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預計月末將完工。

  眼下,寧壽宮扮戲樓南院地面上的舊磚已替換了大半;施工圍欄外,遊人仍在正常遊覽,不時好奇地扭頭往裏看。寧壽宮位於故宮紫禁城東北隅,由前朝、後寢兩部分組成,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擴建而成,俗稱“太上皇宮”。

  由於常年沒有修繕,這裡多處地面凹陷破損。從6月起,項目開始大修。維修工程以寧壽宮寢區中路院落地面為主,包括扮戲樓南院、養性門南院、養性殿南院、養性殿東夾道、樂壽堂南院等共10個院落。

  房地集團古建專家王建中在現場負責施工技術指導工作,他和古建修繕打了一輩子交道,參與過故宮太和殿、文華殿修繕等工程。

  “修繕文物馬虎不得,得懷著敬畏之心!”工地上,他常念叨著這句話。工匠師傅們多數四五十歲,都是從去年故宮和房地集團共同舉辦的首屆古建工匠技能大賽上脫穎而出的瓦作工匠。

  和普通地面的養護不同,故宮地面的每一塊磚都堪稱古董,修繕時大有講究。就拿粘合磚瓦的材料來説,古建修復不能用水泥,而是用白灰和水按特殊比例調和而成的白灰漿。這次工程要替換的,是地面最上層的面層磚,取磚時既不能破壞完整的磚,也不能損壞下面一層原有的墊層磚,這要求工人的手法一定要精細。

  養性門前兩側欄杆內銅獅子處的地面,就給古建工人們出了個大難題。地面墊層下留有清代遺構墊層磚及排水溝,為了不擾動文物,師傅們完全靠雙手,拆除和夯實墊層全部採用人工,保證古跡沒有一丁點兒的破壞。

  遇到碎裂、酥鹼風化等地面殘損現象,工人們得視情況動一場“微整形”或“大手術”,這就得用上古建修繕中“揭墁”和“挖補”的工藝——所謂“揭墁”,就是把鋪好的取出來,在磚棱抹油灰後把磚重新鋪好;“挖補”就得小心剔除殘損舊磚,用新的古建磚補裝上。細算下來,這次維修所用磚材就得有2.5萬塊。

  施工區域院內散落著10棵古樹,部分施工區域內樹根已經拱起。工人們還用不同形狀的瓦片圍住樹根,遊客遠觀絲毫看不到突兀的樹根,近看還成了一處景致。

  “為了不影響暑期遊客遊覽,這次修繕相比之前工程難度要更大。” 房地集團古建分公司故宮寧壽宮項目經理王旭説,工程位於故宮開放區域內,他們採用了故宮制定的“分區分片”施工方案,盡可能不影響遊客參觀。為了縮短工期,工匠師傅們早出晚歸,每天要幹上1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