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閔行:平安建設大數據 創新治理小細節

2020-01-08 08:51:13|來源:新華網|編輯:李佳藝 |責編:石麗敏

  “全天第一波警情高峰出現在早上8點;上午10點,糾紛類警情進入高位區;下午3點,詐騙類警情達到峰值;晚上10點,侵害人身類警情增加最顯著……”1月5日下午,上海市閔行區發佈年度“平安指數”,精細化的數據體現出城市管理的“繡花精神”。

  平安建設的大數據,催生了創新社會治理的各種小細節。2019年,閔行全區110警情總量為48.7萬起,同比下降13.3%,與2016年相比,總量更是減少了近25萬起。基層治理的創新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疏解交通堵點,物流司機戴上智慧手環

  閔行區浦江鎮有一家快遞企業的華東區中轉站,周邊既有大型居住區,還有商業區、辦公園區。這個中轉站日均轉運貨車達到1000余輛,而周邊交通狀況卻相對較好。

  以前不是這樣。2017年的“雙十一”,該區域的貨車增加一倍,派出所到園區原本5分鐘的車程,接警民警花了兩個小時才到達,當月交通類110警情達到了78起。而到了2019年,方圓2公里內已經沒有一例關於物流車輛違停、大型車輛積壓而引發的110警情。

  “實際上,這家物流公司曾計算過如何優化工作流程,最快最經濟地將貨物送達,但對公共道路佔有的評估並不專業。”杜行派出所所長徐忠説,“我們通過圖像監控預估周邊道路通行數據,和公司一起做好這道應用題。就好比一個蓄水池,我們要控制好進水量、出水量和存儲量之間的關係。”

  在派出所的指導下,這家物流公司給所有貨車安裝了GPS,實現對進出貨車的實時感知。隨後以周邊道路的通行情況、不同貨物的裝卸流程、中轉站內的實時停車數等作為變數,計算進出場的最佳順序和時間。司機則可以通過佩戴的手環收到行駛提示,以此確保貨車在任何時段都能處於流動狀態。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這套基於數據測算的管理方法取得顯著成效,周邊道路通行平穩有序。同時,這家速運公司的貨車流轉速度提高了66%,每輛貨車滯留園區的等待時間從10分鐘減少至4分鐘。根據企業內部統計,從這裡發出的快遞到達時間平均快了45分鐘。

  商戶“靈不靈”,掃掃“二維碼門弄牌”

  糾紛類警情已經佔到閔行區總警情的一半左右。閔行區將所有的糾紛類警情作了分析,發現佔據前列的是消費糾紛、物業糾紛、鄰裡糾紛等。再通過報警內容的詞頻分析發現,大多涉及“吃得不乾淨”“亂開價”“噪音大”等。

  為了減少糾紛警情的發生,七寶派出所在“大眾點評”中得到了啟發。他們試圖通過公開更多的商家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發生。同時,也能借此“倒逼”商家做好服務。七寶派出所將商戶眾多的七寶老街作為試點,在“二維碼門弄牌”上載入了“立碼辦”系統。群眾掃碼可以看到各個政府部門對商鋪的評價,包括公安、安監、衛計、市場、勞動等部門的執法信息的數據評價。此外,“立碼辦”系統還有許多人性化功能,比如商家可以用來介紹産品特色,遊客遇到迷路、尋人等狀況無需報警,輸入救助內容,就迅速有人來解決。

  2019年,七寶老街的糾紛警情下降了24.9%,15家“問題”商鋪易主經營,銷售額同比2018年增加了5.5%。

  七寶派出所所長金曉東表示,“二維碼門弄牌”像是“城市大腦”的神經末梢,架起商戶、消費者、政府部門三者間的橋梁,不用面對面就能溝通了解各自的需求。

  便利店、門衛室、保安室,變身“安全屋”

  2019年6月以來,閔行公安分局虹橋派出所推出了“安全屋”工作舉措。

  何為“安全屋”?相關部門整合轄區原有24小時值守力量,在便利店、公司門衛室、小區保安室加裝“安全屋”燈箱,增添急救、防爆等可移動設備,群眾遇到突發狀況可以緊急避險。

  據了解,虹橋地區有很多企業、商戶、社區住宅,這些地方的24小時安保力量加起來超過2600人,相當於20個派出所民警。虹橋派出所所長魏棟表示:“他們的一些工作內容與我們警方有所交集,只要他們的工作能力升級一點點,整個地區的安保能力就會呈幾何倍上升。”

  目前,虹橋派出所在31個“安全屋”選拔了200多名安全員,製作了《安全屋事件處置指引手冊》,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掌握一些非報警類警情和吵架爭執事件的處置規範和流程。

  “這樣就解決了群眾報警後最沒有安全感的真空時間段。即使民警暫時還沒到場,安全員也可以開展先期處置。”魏棟説。

  據悉,閔行全區已有300余家“安全屋”,24小時值守,不僅增加了周邊居民的安全感,降低了警情數量,而且為夜間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記者黃安琪、朱翃、許東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