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和藝術教育納入學生成長“主食”

2020-01-22 16:54:4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李佳藝 |責編:李勝蘭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上海市中小學藝術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兩個《管理辦法》),旨在推進普及高水準體育藝術教育,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準和藝術人文素養,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兩個《管理辦法》將從2020年2月1日起施行。

  建體育藝術素養評價機制

  根據兩個《管理辦法》,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教學、課餘訓練、賽事展演活動及綜合評價等要求進一步明確,以促進本市中小學體育藝術特色形成和水準提升。

  比如,在課時方面,強調小學一到三年級每週落實4節體育課,有條件的學校在2020年底前,覆蓋至四到五年級。實施體育家庭作業,促進學生每天體育運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在課餘訓練方面,提出科學開展日常訓練,組建各級學生運動隊、學生藝術團並完善選拔機制。加強高水準學生藝術團及藝術團聯盟等建設,建立藝術實踐制度。在綜合評價方面,將建立青少年體育素養和藝術素養評價機制,進一步促進形成科學的育人導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對於兩個《管理辦法》的發佈,同濟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瑞鴻認為,未來,學校體育和藝術逐漸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頭戲”,新時代的教育現代化,會更加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把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作為核心,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享受健康、充實的人生打基礎。“中小學生的身體機能、心理情感和意志品質都處於快速發展中,經常性的體育活動和藝術體驗是適應學生生命成長特性的‘主食’,而不是‘輔食’。”張瑞鴻説,“經常性的身體活動、競技運動、藝術欣賞和創作伴隨學生的成長,可以融入學生的靈魂,影響其一生的心理和行為。”

  配足師資上好體育藝術課

  兩個《管理辦法》提出,本市各中小學要不斷豐富開設的體育運動和藝術項目類型,不斷強化體育藝術特色並努力形成“一校多品”,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底前,每所小學和初中開設7種以上的體育運動項目和4種以上的藝術活動項目,高中分別開設8種和5種以上,青少年學生的年運動時間不少於365小時(其中,高中階段在體育專項上不少於180小時)。

  為進一步促進本市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均衡有序發展,提升綜合育人效益,兩個《管理辦法》對體育藝術項目加強統籌佈局,推進各區分別形成以部分重點項目為主,若干推進項目為輔的學校體育藝術項目佈局結構。其中,各區佈局的體育重點項目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及武術,藝術重點項目包括中西器樂(含管樂、弦樂)、合唱、舞蹈、戲劇(含戲曲、朗誦)及書畫(含篆刻、設計)。

  遵循學校體育藝術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各項目原則上由1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階段學校與至少2—3所初中和4—6所小學共同承擔,組成一個基本的“一條龍”佈局單位,在課程、師資、場地、科研及評價等方面形成高品質、系統性供給,促進實現各學段間培養的有序銜接。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佈局“一條龍”項目培養模式,將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讓更多有天賦的優秀運動員和藝術骨幹從校園中走出來。市特級教師、市東實驗學校校長沈洪認為,兩個《管理方法》是指向全面育人的重要舉措。“兩個文件的出臺,也給我們學校和體育藝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洪説,“如何配齊配足師資開足體育和藝術課、上好體育和藝術課程,都是在體育和藝術被提上更高層面之後,我們努力的方向。”

  初中小學可跨校聯合培養

  為進一步強化高中階段學校體育藝術特色,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在保持歷年政策穩定性和延續性的基礎上,兩個《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高中階段培養機制。自2022年起,各“一條龍”高中階段學校對按照擇優原則通過專業測試且初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達到一定要求的優秀體育藝術學生按計劃足額錄取。為強化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特別優秀的體育學生選拔、引進和培養機制。

  兩個《管理辦法》要求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通過多種措施,營造積極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和藝術實踐活動的興趣。“一條龍”初中和小學可建立跨校聯合培養機制,推動體育藝術師資、訓練場地等資源共享,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張瑞鴻認為,兩個《管理辦法》是通過地方教育行政立法來引領、規劃和保障學校體育和學校藝術事業發展,“兩個文件將引導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和家長逐步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考量教育活動,牢固樹立體育藝術是教育‘必需品’而非‘調味劑’的基本教育觀念。”

  原標題:市教委等部門出臺新政提升青少年體質和藝術素養,要求年運動時間不少於365小時

  體育和藝術教育納入學生成長“主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