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月底完成

2022-06-24 09:12:06|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月底完成 五年來本市造林綠化面積達100.8萬畝 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至44.6%

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月底完成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自2018年啟動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以來,本市充分利用疏整促騰退空間,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預計本月底前,新一輪百萬畝造林任務將提前超額完成,造林綠化面積將達100.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17年的43%提高到目前的44.6%,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由27.8%提高到31%,形成了森林與城市、田園、鄉村、河流交錯鑲嵌的京華大地生態景觀。

  從喧鬧的街道步入西城常樂坊城市森林,就好像進入一個樹影婆娑的世外桃源。公園內沒有成行成列、整齊劃一的方正樹林,也沒有硬邦邦的水泥馬路,映入眼簾的是側柏、白蠟、銀杏等鄉土喬木組成的森林群落,腳下則是鄉土地被馬藺草匯聚的紫色花海。一截平放的樹樁就是遊客天然的座椅,旁邊緊挨著的是樹枝、竹筒、瓦片等搭成的“昆蟲之家”。漫步在公園中,樹上有鳥、草下有蟲,迎面而來的是大山深處特有的清風,享受到的是“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的野趣。

  “城市森林”是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的“代表作”。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建設過程中,植物選擇上堅持“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更多栽植方便野生動物取食的食源植物,實現了對野生動物的“特別優待”,營造林成片、水相連的完整綠色空間,實現從植樹向“植森林”的轉變,提升了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五年來,本市累計建成56處城市森林,營建295處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配置小微濕地、人工鳥巢、昆蟲旅館、食源蜜源性植物等。市園林綠化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王金增説,如今北京的綠化建設已經不僅僅考慮景觀和綠化效益,更加重視提高生物多樣性,更加聚焦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高品質造林綠化進一步增強了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全市森林服務價值年均新增58.05億元,森林碳匯量年均增加228.22萬噸,相當於能中和76萬輛私家車1年的碳排放,約佔到全市私家車總量的16%,為首都實現“雙碳”釋放了全新的綠色動能。

  此外,五年來全市新增城市綠地3966公頃,相當於增加了6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綠色空間,綠化隔離地區新增造林綠化85平方公里,築成了兩道厚實的綠色“城墻”,平原地區萬畝以上的綠色空間已達30處,千畝以上綠色空間達260處,實施淺山生態修復46萬畝。在京津保過渡區,持續打造森林屏障,新增萬畝以上綠色空間10處,打通了大運河、潮白河、永定河三條區域性河流生態廊道,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貢獻力量。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還加大綠崗就業帶動增收力度,在造林綠化建設、平原生態林養護等重點林業建設管護項目共吸納就業7.59萬人,其中本地農民達6.57萬人。

  探訪

  舊宮城市森林寄託居民“鄉愁”

  近日,北青報記者來到緊鄰南五環的舊宮城市森林公園。這處公園曾是舊貨市場、廠房所在地,通過疏解增綠,建成了一座城市森林。如今已經開園一年有餘,今年夏天呈現出了最佳景觀效果,向遊客展現出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建設成果。

  步入園中,森林、小湖、溪流、稻田錯落有致,園路不是直挺挺的,而是隨地形曲彎有致。路側有寬闊的植草溝,雨水匯聚,避免園路積水,還把溝裏的蒲公英、苦荬菜養得很壯實,園中保存下來不少當年的老榆樹和老楊樹,恢復了幾十年前的荷塘和稻田。

  大興區園林綠化局綠化建設科科長任貴平回憶起當初公園建設時的場景。拆遷騰退時,他和設計師一趟趟跑現場,希望把公園設計得好看、安全、舒適,在這基礎上還要突出特色。“有次我們駐場設計,恰好碰上有村民打探公園進展。人家跟我們説,50多年前這裡種稻子,夏夜出來乘涼,蛙聲一片。”任貴平説,“我們在公園建設時就恢復一片稻田,讓村民鄉愁可寄。”

  舊宮城市森林公園正處於北京第一道綠化隔離帶上。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就像一條綠色項鍊緊緊環繞著北京城區,貫穿著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昌平、大興六個區,目前共建成了102個公園,實現了“一環百園”的建設目標。與此同時,位於六環路附近的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也在加速建設。這兩道綠隔,給首都北京戴上了兩條“翡翠項鍊”。

  北青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將在部分有條件的綠隔公園建設20處自然帶,包括老山城市休閒公園在內,海淀區八家郊野公園、北塢郊野公園,朝陽區東壩郊野公園、將府郊野公園、鴻博郊野公園等已納入建設計劃。

  據北京市林業工作總站站長杜建軍介紹,通過在特定區域劃定自然帶,維持自然帶內植物群落的原生狀態和自然演替過程,為野生動物保留棲息空間和必需的食物資源,並在必要情況下開展人工輔助措施。

  “部分綠隔公園建成時間較早,隨著樹木年齡的增長,部分地塊逐漸形成鬱閉狀態,出現林分過密、樹木健康度下降、林木殘冠、偏冠等問題。”杜建軍説,園林綠化部門將逐漸對部分林區林分結構進行調整,通過樹木疏伐、適當增加景觀植物和花灌木,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使林木得到合理營養空間,增強樹勢,構建混交、復層、異齡、多功能森林群落。

  此外,在日常管護中,把澆水施肥、整形修剪、補植補造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相結合,保證植被健康生長。同時,優先應用再生水、太陽能、建築垃圾衍生品,全面實施節水灌溉和園林廢棄物就地資源化利用,有效節約運營成本,確保公園健康可持續發展,使公園養護管理實現“精野結合”。

  (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攝影 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