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森林公園不接受預約參觀螢火蟲

2018-06-15 10:42:4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濱江森林公園不接受預約參觀螢火蟲 螢火蟲項目被質疑:引入非本土的雷氏螢是否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需慎重評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這幾年,螢火蟲總是會成為夏天的熱點。近日,有消息説,濱江森林公園引入了3萬隻螢火蟲,並將在近期開放預約參觀。對此,公園負責人表示,該信息沒有經過園方核實,公園的確開展了螢火蟲項目,目的只是想看看濱江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是否能“容納”螢火蟲這種環境指示物種,園方也沒有把觀賞螢火蟲作為單獨項目來預約的打算。

  然而,這個看似“美好”的項目引來了質疑。近兩年在上海動物園、濱江森林公園陸續發現昆蟲新種的滬上一家自然探索工作室發佈文章稱,濱江森林公園引入的螢火蟲品種為雷氏螢,非本土物種,沒有經過科學評估,貿然引入該螢火蟲是否會擠壓本就脆弱的本土螢火蟲生存空間,進而可能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需要慎重考量。此外,相較之下,當下更值得保護的是幾種本地螢火蟲及其棲息地,而不是已經可以人工繁殖的雷氏螢。

  根據資料文獻和這幾年的調查,上海原生螢火蟲品種有黃脈翅螢、條背螢和天目山雌光螢。其中,黃脈翅螢最為常見,零星分佈于市區及郊區環境較好的公園或荒地中。條背螢僅在青浦範圍內的部分河道、濕地分佈,數量不多。天目山雌光螢在上海主要分佈于郊區綠化帶、松江佘山、天馬山附近,數量稀少。雷氏螢最早由知名螢火蟲專家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發現于湖北,現在在湖南、江蘇、浙江、山東、廣西等地都有分佈。

  園方

  3萬隻是投放的幼蟲

  濱江森林公園的螢火蟲項目其實去年就已著手展開,一直處於低調狀態。然而,近期因為某種原因,消息傳了出去,稱公園將於近期開放螢火蟲觀賞預約通道。公園負責人對於這些信息表示,園方從未打算把螢火蟲觀賞作為單獨的一個項目接受公眾預約參觀。同時,3萬隻是投放的幼蟲,至於成活率多少,最終産生多少成蟲,至今都無法準確估算。這幾天,園方也在請專業人員進行觀測,有時候可以觀測到上百隻飛舞,有時僅個位數、十來只。

  據了解,這個項目開始前是園方通過網絡了解到廣東有個螢火蟲保育協會,成功建立了一個螢火蟲公園。螢火蟲是環境指示物種,也就是説,有螢火蟲的地方,生態環境相對是良好的。秉著測測濱江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到底如何、是否可以讓螢火蟲生存的宗旨,園方通過網絡聯繫到了廣東螢火蟲保育協會的負責人許松。許松隨後來到濱江森林公園,對公園環境進行了考察、對螢火蟲幼蟲能否在此成活進行了評估,認為通過對環境進行一定改造、營造,螢火蟲幼蟲可以成活,於是,雙方進行了合作,先從營造螢火蟲生存環境開始。項目總共在公園的濕地區域投放了3萬隻雷氏螢的幼蟲。園方進行了資金投入。

  濱江森林公園在苗圃的基礎上建成開放已十多年,有較大面積的森林、濕地,由於遊客量相對少,人為干擾也少,生態環境不錯。園內還在多年前就開展了本土物種獐的野放,早已有獐寶寶出生。

  本月,雷氏螢的成蟲陸續飛出。據了解,要在晚上觀察到螢火蟲飛舞,和觀察時的天氣、觀察時間有相當關係。這些天,多時可以觀察到上百隻螢火蟲飛舞,少時僅個位數。

  園方今年夏天沒有把螢火蟲觀察作為單獨一個項目向公眾開放的計劃,而是將它列為暑期夏令營內容之一。記者在園方已經發佈的暑期夏令營活動招募中看到,森林房車英語夏令營以及森林樹屋搭建夏令營的晚上活動中,均有螢火蟲相關內容,也就是説,只有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才能有機會觀察螢火蟲。

  質疑

  是否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

  濱江森林公園螢火蟲項目經報道後,引起了一定關注,尤其是昆蟲愛好者們。他們認為,與這幾年各地出現的純商業目的的放飛螢火蟲成蟲活動,導致大量螢火蟲在野外被捕捉到異地相比較,從營造幼蟲生活環境開始做,顯然是進步的。然而,滬上一家名為“戀野物語”的自然探索工作室近日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佈文章,對此項目提出質疑,表示雷氏螢不是本土螢火蟲品種,沒有經過慎重的科學評估就引入這種螢火蟲,是否會對本土螢火蟲的生存空間帶來威脅,是否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都要深入考量。此外,如果説是螢火蟲保育項目,相較于已經成功繁殖的雷氏螢,本土的螢火蟲品種黃脈翅螢、條背螢及其棲息地更值得採取保護措施。

  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的主要成員背景是滬上某高校昆蟲相關專業出身,這兩年在上海動物園、濱江森林公園先後發現了西郊公園毛腳蟻甲、上海雙斑粗角步甲、虹橋萊甲等昆蟲新種。主要成員宋曉彬表示,他們對於在上海投放雷氏螢這一行為本身表示質疑和隱憂,“目前沒有任何文獻或標本記錄可以證明雷氏螢是上海的原生物種,而上海有確切記錄的一種水生螢火蟲——條背螢與雷氏螢在生活環境及習性上較為相似,在沒有進行相關生態學評估的前提下,貿然將雷氏螢投放到開放性戶外環境中,或許會對本就非常脆弱的條背螢生存現狀蒙上陰影”。

  此外,該自然探索工作室還指出,如果將這個項目定義為螢火蟲保育項目,一個物種要享受“異域保育”或“遷地保護”這種級別的保護,要麼它在原産地的原生環境被徹底破壞,要麼野外種群數量已極為稀少,但雷氏螢在多個原産地都已經得到了較好保護,“異域保育”或“遷地保護”顯得有些畫蛇添足。相較之下,上海原生的幾個螢火蟲品種目前卻受到了威脅,它們以及它們所在的棲息地更加值得保護。

  對於在上海公園投放雷氏螢一世,記者也聯繫到付新華副教授。他認為,如果是做保育項目,最佳方案肯定是保育上海本土的螢火蟲,當然,如果是科普的目的,實在要引種的話,最好是從上海附近引種,減少長途運輸等可能引起的損傷,也説不準千萬年它們的老祖宗與上海有淵源,雷氏螢在杭州、南京都有分佈。如果是純商業目的,則不太推崇。

  對於質疑,也有人認為,中國大陸的螢火蟲研究剛起步,長三角地區無專人研究螢火蟲,對其種類,棲息地,發生期並無權威的調查結論。根據愛好者的觀察,雷氏螢、胸窗螢是長三角的常見種類之一,分佈相當廣泛,南京、杭州都有分佈,杭州更多。長三角為水網地帶,從環境來説為一大整體,無大山阻隔,生物多樣性相對一致,並不能按照行政區劃人為分割。同時,雷氏螢的飛行距離不超過300米,胸窗螢的飛行距離也僅在五六百米,飛不出生態孤島,幼蟲爬行距離則更短,因此,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的可能性很小。

  現狀

  遊園觀察螢火蟲受歡迎

  在濱江森林公園今年計劃把螢火蟲觀察作為其夏令營內容之一前,上海植物園、上海動物園已經開展多年的夜遊、夏令營活動中,晚上的螢火蟲觀察一直是最受參與孩子和家長歡迎的內容之一。

  上海植物園和上海動物園的螢火蟲原本就是生活在公園中的野生種,均為黃脈翅螢。上海植物園的螢火蟲尤以草藥園及旁邊的一條小道上居多。上海動物園的螢火蟲則多見於大熊貓館附近等處。從多年實踐來看,有些時候能看到較多,有些時候較少,但只要看到飛舞的螢火蟲,久居都市的孩子和家長們都會興奮地發出叫聲,但馬上又意識到不能驚擾螢火蟲,而壓低了聲音,關閉手電筒,繼續尋找飛舞在樹叢中的點點亮光。

  除了這兩個公園,青浦也有一些螢火蟲,有螢火蟲愛好者還曾在那裏發現了較為罕見的條背螢。這兩年,螢火蟲愛好者們還在奉賢一處農村拆遷之後、人為干擾較少的荒地發現了數量較多的螢火蟲。在青浦和奉賢這2個地方,也有螢火蟲愛好者、螢火蟲保育志願者組織過小範圍親子家庭的探訪、觀察活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