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界領袖為上海提升城市競爭力建言獻策

2018-10-29 09:07:4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國際商界領袖為上海提升城市競爭力建言獻策 高水準開放能讓城市更加偉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出席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的專家在會議間隙交流。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如何在新形勢下推動上海高水準對外開放,如何提升城市競爭力以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第30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昨天在滬舉行。在上午的圓桌討論環節,30多位國際商界領袖積極為上海發展建言,市長諮詢會議作為全球頂級智慧平臺的價值再一次得到凸顯。

  聚焦開放的“瓶頸”“堵點”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也是內生於城市血脈中的特質。著眼于提升上海的開放水準,聚焦消除“瓶頸”和“堵點”,企業家們從各自行業出發,提出許多意見建議。

  美國史帶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裏斯·格林伯格是市長諮詢會議的首任主席,過去30年間他一直是活躍成員,他説,要維護上海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就要讓所有外國參與者獲得更全面的市場準入。

  ENGIE集團榮譽主席熱拉爾·梅斯特雷建議上海借鑒紐約與歐盟的經驗。從2012年起,紐約和歐盟分別制定政策,同時推出數據開放的門戶網站,使得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有序獲得各類公共數據,進而為教育、建設、交通、醫療等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上海如果能加速數據的開放,讓企業更快速地運用大數據,就能讓城市更偉大。”

  野村控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永井浩二從資本市場層面為開放建言。他認為,提升資金流動的自由程度,可以顯著增強上海對投資的吸引力。他建議上海率先探索通過自由貿易賬務實現跨境的證券交易;同時,可參考“滬港通”“滬倫通”的做法,開通“滬東(東京)通”。

  引才不能只談“事業留人”

  能否從全球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在滬發展,對於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如何增強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成為與會嘉賓們昨天熱烈探討的話題。

  在銀瑞達公司董事長雅各布·沃倫伯格看來,要吸引並留住國外的高級人才,要關注他們的心理。“今天的年輕人和30年前我們關注的不一樣了。”他説,現在的人才不僅希望獲得事業發展的空間,也關注生活要素,比如夫人的工作、孩子的學校,以及城市的體育、文化、餐飲設施等等。

  澳大利亞電信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魯·佩恩關注簽證問題。他認為,上海要進一步吸引人才,就要把握當前技術革命的趨勢,繼續放鬆幾個關鍵領域人才的簽證要求,主要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網絡安全等領域的科學家、創業者、技術專家。

  政策要為鼓勵創新而“留白”

  在技術創新方面扮演引領角色,這是國際企業家們對上海最大的期待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用了三分鐘,講了三個要點。她認為,首先要建立一個技術孵化環境,為創新者提供資本和行業支持;其次,監管政策要面向未來,特別是通過“留白”、也就是減少監管,為新技術留出空間;第三,要引入“科技中立”的立場,讓市場和消費者而不是政府來決定誰是最終的贏家。

  羅氏集團首席執行官施萬讚賞了中國在新藥監管方面取得的進步。他説,過去很多年間,中國病人獲得創新藥物一般要比歐美晚上 5年;而得益於上海市政府的努力,羅氏一款治療癌症的新藥,今年在中國拿到上市批准,只比美國晚了9個月。施萬説,上海可以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從而把生物醫療樹立為一個強勁的産業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