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古情》欲打造成精品文旅IP

2021-04-21 11:27:0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趙銀平 |責編:李勝蘭

  黃浦江畔的浦東世博園區內,上海宋城正迎來緊鑼密鼓的工程收尾階段。作為上海的文旅新地標之一,4月29日,上海宋城將正式開業,由世博發展集團和宋城演藝聯手打造的開幕大戲《上海千古情》也將於這一天公演。

  春申君帶你回望千年上海

  根植于上海恢弘的歷史長卷,《上海千古情》講述了上海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演出由《申滬溯源》《1921》《黃金時代》《上海人家》《風從海上來》等場次緩緩展開,再現了戰國時春申君疏浚黃浦江的力挽狂瀾,中共一大的光輝歷程,十里洋場的風雲跌宕,新中國建設時期上海人的奉獻與擔當,更有世博會、浦東開發開放的文化內核。

  一個智慧、高科技的水舞臺華麗鋪開,多達上百平方米的水面上,一葉扁舟徐徐而至。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乘舟而來,拉開了申城百川匯海的序章。

  秉承“千古情”系列對地域文化的深刻挖掘,《上海千古情》第一場《申滬溯源》將上海的“身世”之謎娓娓道來。

  上海簡稱“申”,因春申君黃歇請封於此而得名。在《上海千古情》的演繹中,春申君帶領群眾抗擊洪水、疏浚黃浦江,以不懼犧牲的奉獻精神,在山海之間寫下了這座城市最初的品格。舞臺上,洪水噴薄而出,驚險刺激的飛人雜技淩空翻騰,再現以春申君為代表的上海先民肇啟文明的拼搏畫面。

  生動演繹時代變遷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上海千古情》中,貫穿全劇的靈魂人物“巧巧”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縮影。隨著劇情展開,巧巧參與中共一大會議的掩護工作,險象迭生中,見證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目睹了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巧巧根據黨的指示,積極展開地下工作。淞滬會戰爆發後,她組織了上海文化界戰地醫療隊,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戰鬥中。

  “巧巧的一生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的一顆初心、一種信仰。聚沙成塔,聚木成林,正是這樣千千萬萬中國共産黨人的奉獻與堅韌,才鑄就了新中國的輝煌篇章。”宋城演藝董事長、“千古情”總導演黃巧靈説。

  《上海人家》從一個平凡上海家庭的視角,以小見大,生動演繹了這座城市橫跨半個多世紀的時代變遷。為了支持新中國建設,巧巧毅然將兒女送到三線建設現場和遙遠的祖國邊陲。

  在多媒體技術助力下,舞臺變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上海月臺。一列實景綠皮火車呼嘯地開進劇院,帶著巧巧的大女兒從上海開往白山黑水,轟隆隆的鳴笛聲由近及遠,送別者奔跑、揮手、呼喚、跌倒……這列火車滿載普通的上海一家人不捨的親情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情懷,也讓現場不少觀眾眼眶濕潤了起來。“家庭的縮影就是時代的縮影。曾經,150萬上海兒女成為支援三線的主力軍,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巧靈説。

  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上海人

  《上海千古情》的舞美頗具特色。舞臺上,黃浦江水奔流“入海”,400平方米巨型懸空透明膜從天而降,上萬套舞臺機械與設備“上天入地”,上演著包括火車開到劇院裏、舞臺變成江海可劃船、觀眾頭頂下雨等一場場沉浸式視覺盛宴。

  宋城演藝藝術總團總經理、《上海千古情》副導演單晨煒説:“對文旅演出來説,這些舞臺機械的使用是在保證演職人員安全的基礎上達到演出效果。傳統的文旅演出,會更注重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刺激。但同樣作為文旅演出的《上海千古情》,我們強調文化為先,所有的視覺呈現不是為了迎合觀眾的視覺刺激,而是服務於劇情,服務於人文。”

  “上海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上海的精神內核是什麼?我們在經過多方素材收集後發現,不管是幾千年前的春申君,還是後來的‘巧巧’們,以及巧巧的兒女們,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的上海人總是立於時代的潮頭,迎風破浪。”黃巧靈説,“這也是《上海千古情》想記錄、展示的上海時光記憶和上海的精神內核。”

  距離正式開演還有20多天,黃巧靈坦言:“目前的《上海千古情》還存在許多瑕疵,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改進和打磨。我們希望將它做成上海精品文旅IP,也希望讓城市精神能夠借助這樣的演出形式傳播到千家萬戶。”(李君娜 王志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