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 多樣傳播

2019-08-29 10:20:3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 朱光

  根植本土、流傳面廣的海派文化代表就是滬語和滬劇。如今,滬劇也通過電影的方式,增加了一個傳播途徑,讓無緣踩準節奏進劇場看滬劇的觀眾,也可以看到影像、聆聽唱腔。

  《雷雨》不僅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中國話劇創作與上海滬劇演出的初端,有著重合之時。別名“西裝旗袍戲”的滬劇,在藝術形式上頗為貼合《雷雨》的時代背景——裏面既有穿旗袍的繁漪,也有其穿西裝的兒子周衝,還有穿長衫的周樸園和周萍……更是體現海納百川、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

  電影是工業革命的産物,跨越時空、消弭界線,因而受眾廣于舞臺,是“大眾藝術”。早先,戲曲有“音配像工程”,是為保留藝術大家的舞颱風採,便於後代傳承學習。如今,技術助力,使得“音配像工程”從功能性上升到影像藝術。期待今後的海派文化,也能讓技術與藝術水乳交融,推出更符合電影語言的戲曲影片,受到更廣大觀眾的熱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