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建地庫請文物住“單間”

2018-04-18 09:13:4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往北,原本的停車場昨天豎起了紅色圍擋。這裡將興建一處新的故宮庫房。到2020年12月,故宮約110萬件文物將按不同類別、不同等級,入藏各自適宜的恒溫恒濕地庫,其中包括當下約80萬件“住”在地面古建的文物。騰出來的大殿、角樓將作為新區域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目前故宮每年展出文物約2萬件,2020年隨著展覽面積擴大到85%以上,每年亮相文物數量將增長到8萬件。”

  消除威脅文物安全的“水雷”

  目前,故宮有兩個地庫。其中,一期地庫建於1987年至1991年,面積4818平方米,二期地庫建於1993年至1997年,建築面積15970平方米。

  受當時技術制約,沒有實現對不同藏品的不同溫濕度分區控制,所有不同類別不同質地的文物藏品,只能處在同樣的溫濕度環境中。

  “前兩期的庫房採用水冷模式,相當於把50噸水‘懸’在文物頭頂上。”單霽翔介紹,“有些地方曾出現漏水,雖然沒有影響到文物安全,但長期下去是一個安全隱患。此次地庫工程,將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新地庫能容十余萬件文物

  新地庫建在原一期、二期地庫之間,面積8285平方米。建成後,故宮地庫建築總規模將達到29073平方米,容納文物數量從目前的約97萬件增長到約110萬件。類似西洋鐘錶、織繡等“嬌氣”的文物全部“入地”。

  新庫房裏,文物將住進“單元房”,每個單元都按照存放文物的200余個門類、等級,設定不同的溫濕度。每件文物入住前,還將配定制囊匣。易損文物還將住進專門的密集陳列櫃。“地庫的抗震等級是按最高標準設計。同時地庫也會考慮預留一些存放大型文物的空間。”地庫工程負責人高慶磊介紹,“整個工程的難點在於,一期、二期庫房要保障正常運轉,三期庫房施工只能在‘夾縫’中進行,因此施工設計必須萬無一失。”

  新地庫還將配建至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文物醫院地下連接通道。“文物修復保養可以不用出庫,全程走地下,避免接觸室外環境,提高安全系數。”單霽翔説。

  地面老庫房變展廳開放

  “現在地庫內儲存了約97萬件院藏文物,仍有80多萬件文物存放在地面古建築裏。”單霽翔舉例,東南西北四個角樓裏存放著大量珍貴書版文物。經過試開放東南角樓,效果很好。未來,其餘三個角樓也將被騰空開放,書版文物將搬出來集中展示。“我們還計劃複製一部分書版,可以供觀眾當場體驗拓片技藝等。”

  隨著新庫房的建設,越來越多的老庫房將變成新展廳。“很多明清傢具文物堆放在30多個地面庫房裏,最多的一處摞了11層,大量文物幾十年都沒有展出過。”單霽翔介紹,下個月,156米長的南大庫展廳將開放,約2000件明清傢具展出。同時,寧壽宮區域等恢復原狀陳列,一批條案、寶座等將陳設在這裡。“這些文物可以每天通風、保養,還可以與觀眾見面。”

  預計到2020年,隨著庫房功能調整到位,故宮每年展出文物數量將從目前的2萬件增加到8萬件。同時,新地庫也將配建類似文物展示空間,擇期對公眾揭秘。(本報記者 劉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