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體書店多元發展浸潤人心
來源:北京日報  |  2022-04-27 08:50:49

北京實體書店多元發展浸潤人心

 讀者走進素雅、寧靜的雍和書庭,沉浸于閱讀時光。記者 方非攝

  把書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邊,讓書香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2015年以來,北京持續開展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引導,全市已擁有2076家實體書店,在全國位列第一。實體書店突出高品質發展,北京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主題特色書店倔強生長

  不經意間,北京市民會與大量風格迥異的書店邂逅,有特色、重主題、講格調,受益於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這些主題特色書店獲得了強力支撐。

  雍和書庭靜悄悄地開著,有的人在讀書,有的人在工作。雍和書庭創辦人彭明榜説,對書店未來抱有充分信心,從未悲觀。“這幾年遭遇新冠疫情,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幫扶作用很大。”

  雍和書庭是一家簽名本主題書店,剛開一個月就遭遇疫情,人流量一下子驟減了30%至40%。但書店每平方米租金7元,一年租金和水電高達52萬元左右,書店生存壓力很大。書店開業兩年來,每年都獲得資金幫扶和活動獎勵,“這兩年我們書店第一沒有裁員,第二沒有減薪。”

  在遭遇疫情的日子裏,雍和書庭舉辦的線下活動已有近百場。作家和書店的親密關係一直在延續,前一陣子,書店工作人員還到茅獎獲得者、作家李洱家中,請他為自己的《應物兄》等作品簽名。彭明榜説,這些簽名本圖書按圖書定價出售,不會加價,這也是為讀者提供額外的福利。

  像雍和書庭這樣的特色主題書店,北京還有一大批,它們經歷著種種考驗,一直倔強生長。善緣書社位於銀河SOHO一層,這家國內首家無障礙書店,已成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善緣書社店長王秀傑説,善緣書社每年租金70萬元,還有水電、人工支出,疫情以來到店讀者銳減,但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讓書店有足夠勇氣活下去。

  逢角必圓,逢坎必平,書架可以當成扶手,書店更有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專區,這一切都讓殘障人士找到家的感覺。王秀傑對這裡的每一本圖書如數家珍,她説,如罹患世界性罕見疾病成骨不全症的劉大銘,用生命寫就的《命運之上》感動無數讀者,當讀者帶著勇敢而堅定的眼神走出去時,尤其令王秀傑感動。

  “老品牌”不斷煥發新活力

  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這些相伴讀者多年的“老品牌”近些年不斷升級改造,愈發煥發出新活力。而這背後的推動力量,得益於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

  北京圖書大廈近年來變溫馨了,細節更生動了,新晉網紅打卡地接二連三為讀者製造驚喜。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揭開謎底:“北京圖書大廈通過北京市實體書店資金扶持,實現了局部區域多元轉型升級。”

  2021年上半年,北京圖書大廈一層店堂就已全面升級,在顯眼位置設立“紅色經典 獻禮百年”專區,構建主題出版物的主題場景,打造出了紅色文化沉浸式體驗空間。舒服的布藝沙發,錯落有致的書架映襯在暖色燈光下,使沉浸在書香氛圍裏的讀書人視野更加開闊。

  進入二層“花之書語”閱讀活動區,90平方米的空間裏,花園風格特裝盡顯恬靜之風,讀者坐在落地窗旁的沙發安靜閱讀,享受著靜謐時光。讀者趙可欣今年年初發現了這個全新的閱讀區,從此一有空閒就來打卡,“在這裡看書特別安靜、美好,讓我忘掉了煩惱。”

  三層少兒區也進行了大動作的升級改造,色彩繽紛的圖書、繪本,款式多樣的兒童玩具齊聚一堂。位於東側的“主題書房”,面對青少年讀者開展閱讀+文學培養、藝術培養、誦讀培養、國學培養等具備豐富體驗性的閱讀延展活動。而在這一層新開闢的“童趣園”中,小讀者猶如來到海底世界,這裡有3萬餘種少兒類優秀讀物可供借閱。秦輝説:“少兒區面積比過去增加了一倍多,目前這個區域還在繼續改造,新書架正在緊張製作中,還有更多驚喜帶給讀者。”

  書店“走出去”開闢一條新路

  不再等著讀者來書店,將閱讀服務、文化創新向外延伸,中信書店、建投書局、外研書店等走出了一條探索新路。

  中信書店北京環宇薈店,這家256平方米的書店並沒有令人驚艷的外觀,但人氣卻一直很旺,年均接待讀者25萬人次,高品質活動更令其無愧於示範書店的榮譽。中信書店副總經理劉旻説:“北京有18家中信書店,其中10余家獲得了政策扶持。”在劉旻看來,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不只是進行資金扶持,更進行政策、方向的引導,她認為,這對於書店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劉旻和同事都注意到,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鼓勵實體書店在跨界融合、文創開發等方面內涵化、多元化發展。鼓勵書店孵化新業務、新場景,以形成“館店結合”“廠店結合”以及“書店+課堂”“書店+文旅”等特色模式。劉旻特別提及,中信書店的發展規劃正是據此展開,已開始大膽走出去。

  去年,中信書店全程策劃了第三屆“北京書店之夜”暨“與書集·串遊記”圖書文創市集,在前門舉辦的中秋3天活動,通過代表中華文化的國潮漢服表演與中秋文化遊園等活動,為遊人提供豐盛文化大餐,主會場在活動期間舉辦了19場優質文化閱讀活動。各展區紛紛嘗試現場體驗互動新玩法,並通過直播等渠道擴大線上傳播,實現店外帶動店內,線下引導線上。劉旻説,接下來,按照扶持政策的指引,中信書店將與社區結對子,拓展更多向外的可能,助力城市公共文化建設。

  走出書店,將優質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建投書局的文化顧問業務已成系列。高端論壇承辦、大咖講座策劃、主題展覽策劃、文化空間策劃……建投書局華北文化顧問團隊負責人晏婷婷説,去年,建投書局的店外收益已基本與店內收益持平;今年,店外收益預計將超過店內收益。

  實體書店提質增效成績亮眼

  多年來,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推動實體書店提質增效,一組引人注目的數字進行著強力注解。

  這是令人倍感溫暖的數字:2021年,共有272家實體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其中,對148家書店給予房租補貼,對99家書店給予示範書店獎勵,對10家書店給予轉型升級獎勵,鼓勵14家書店“進高校、進商場、進園區”,對142家書店組織開展的2151場閱讀及相關文化活動給予補貼。

  這是令市民收穫滿足的數字:2021年底,北京擁有實體書店2076家,同比增加777家、增幅59.8%,完成萬人擁有0.8個實體書店建設任務,“一區一書城”成為各區標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綜合書城達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綜合書城7家。

  這是人們親眼可見的變化:北京已初步建立佈局合理、層次分明、多業融合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前門大柵欄地區“書香世業”實體書店一條街等項目,發展以讀者為核心的立體式、多維度文化消費。全民暢讀、春風習習等主題書店著力向市民文化休閒中心轉變,人文考古書店、中信書店等專業書店逐步向知識分享中心邁進,春明簃、新華書店城市書房等新型書店,日益成為智慧書城和數字化體驗館。(北京日報記者 路艷霞)

  專家點評

  實體書店復蘇發展彰顯北京深厚文化底蘊

  2015年以來北京持續開展對實體書店扶持引導,扭轉了行業數量下滑、運營模式單一、與城市發展脫節的不利局面。實體書店開始關注生活美學,引入餐飲、文創、展覽、藝術等多元經營與跨界融合,在主題定位、圖書選品、管理服務、空間設計、環境佈置等方面實現整體性提升。這些新型書店吸引了大批讀者特別是青年人回流書店購書、體驗和消費。

  繼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之後,實體書店正在變成人文教育、文藝欣賞、文化消費的新基地。實體書店已構建起以讀者為核心、以文化消費和傳播為目的,空間、産品、服務緊密結合、相互轉化的文化消費模式,緊密呼應首都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精神需求。實體書店復蘇發展,彰顯出古都北京卓爾不凡的文化底蘊,反映出首都居民的文化品位和消費取向,折射出全國文化中心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這些自帶書香氣息、優秀文化氣質的實體書店就開在北京普通居民住宅或工作場所周邊,是北京市15分鐘閱讀圈規劃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方便市民遊客隨時隨地走進書籍殿堂,更是通過一大批示範書店讓城市創意和人文藝術無處不在,讓北京城市蘊含的人文氣質和文化氛圍更加平易近人。實體書店升級之於北京,是配合建設首善之區、模範之地、創新之城的文化舉措,也是讓北京不斷邁向世界文脈與文化典範之城的重要助力。

  (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 何其聰)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