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闖:新時代的特戰尖兵
李闖:以前當隊員的時候,一個人過硬了就行,現在我是一個指揮員,一名黨員,我的職責使命就把我們這支隊伍打造成尖刀上的刀尖。
-
孫金龍:要像一顆“鋼釘”鉚在戰位上
把戰字刻在心頭,把聯合放在心上。孫金龍對新體制下合成營多兵種指揮展開摸索和實踐,帶領連隊在連續三年的演習中破障殺敵、奪得勝利。
-
王海旭:鑄劍香江的忠誠衛士
王海旭的軍旅足跡在祖國邊境線劃了大半個圈,當兵入伍戍邊新疆,考學提幹又駐守東北邊防,2020年初,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的他就奔赴香港。
-
柯曉賓:毫釐之間 守護高鐵安全
身為黨員的柯曉賓帶出了50名徒弟,取得了43項創新成果,僅其中一項成果就將某型號繼電器磁路系統返修率降低了20%,大幅提高了産品品質和經濟效益。 如今,她們的産品還應用在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項目上。
-
徐夢桃:五星紅旗 你是我的驕傲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決賽現場,四戰冬奧,經歷無數傷病的老將徐夢桃,堅持用最難動作向金牌衝刺,一聲聲吶喊,飽含著自我超越後的釋放。
-
李鵬:堅守初心 做百姓的金融好管家
在最基層的網點,以熱心、精心、貼心的服務一幹就是32年,李鵬贏得了眾多百姓的信任。
-
武鋼:把綠色能源送往全球
作為中國風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武鋼30多年來一直通過自主創新,加快風電産業國産化步伐。2005年,他主導研發的國內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直驅永磁兆瓦級風機在新疆達坂城迎風旋轉,我國風機製造産業駛入快車道。
-
李群:一心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每天0點到6點,李群組織成立的這個日報專班都要熬夜整理、核對過去24小時全國各地疫情。新冠疫情以來,中疾控日報專班已經連續800多天公佈全國疫情情況,為各地疫情研判提供了重要依據。
-
馬玉山:以使命擔當引領行業尖端
30多年來,作為一名黨員,馬玉山始終將國家需要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在國産泵閥行業技術人員大量流失、中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産品壟斷的低谷時期,他毅然選擇了堅守,帶領團隊取得了44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攻克了多個“卡脖子”難關。
-
張錦梅:紮根高原三十載 只為滿城花香來
在張錦梅和團隊的努力下,西寧建成了全國唯一的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丁香品種從原先的18種增加到103種,實現可繁育品種69種。如今的西寧,每到春夏,百萬株丁香競相綻放,花香飄滿這座高原“丁香之城”。
-
潘從明:守正創新 傳承工匠精神
1996年,潘從明從技校畢業進入金川集團,便潛心鑽研貴金屬提純技術。他自學啃下了120多本專業書、掌握了800多個化學方程式,學習筆記摞起來超過了1米高。從業26年,他完成228項創新項目,擁有35項國家授權專利。
-
路生梅:紮根黃土高原 醫者仁心寫大愛
在路生梅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從無到有,通過了二級甲等醫院驗收,還獲得了“愛嬰醫院”的稱號。1999年路生梅退休後,拒絕了親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議,拒絕了其他醫院的高薪聘請,繼續留在佳縣為群眾看病。
-
張桂梅:燃燒自己 點亮夢想
張桂梅:我是共産黨員,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會讓大山裏的孩子們飛出大山,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
旦增頓珠:不斷探索高原工業綠色發展路
旦增頓珠:新時代給了我們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平臺,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在以後的工作中帶著大家不斷學習先進技術,培養專業的人才隊伍,為高原工業的綠色發展不斷努力。
-
陳望慧:大家一起致富是我的心願
為讓村民持續增收,陳望慧又多方籌資建廠,開展玫瑰産品深加工,並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不斷培育壯大産業鏈。
-
劉秀祥:大山深處學子“引路人”
在不斷幫助貧困學生的同時,劉秀祥還成立了中小學德育名師工作室,為當地中小學校培養思政教師和德育管理者,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
梅玫:用法律和愛心為未成年人成長護航
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檢察官梅玫:能夠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找到正確的方向,那我們的堅持就很值得,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責任感,為黨積極工作的幸福感也是油然而生。
-
王書茂:把“守護南海”刻在心中
多年來,王書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造大船、闖深海、捕大魚”的囑託,帶領漁民探索致富新思路。
-
方勤:傳承新時代考古人的責任與擔當
回望2020年初,武漢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國寶的“守門人”,方勤和75名“戰友”一起,在湖北省博物館封閉值守80余天,24小時輪班,最終保護了全館文物萬無一失。
-
徐芙蓉:在生死邊緣守護生命
如今,徐芙蓉和團隊已經為19名患者記錄下ICU日記,這樣的關懷讓ICU病房有了溫度。“把病人放在心中,就會時時刻刻落實到行動中。醫院的服務怎麼樣,病人最有話語權。”徐芙蓉説。
-
李勝利:做人民群眾安全的“守護者”
李勝利:作為一名消防救援人員,我非常熱愛這份事業,也將始終秉持這份初心,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義無反顧、衝鋒在前。
-
林丹:用心用情當好百姓服務員
在福建福州軍門社區的長者食堂,每天要解決150多位老人的用餐,還對外來務工人員開放。每到用餐時間,林丹和志願者們都會忙得不可開交。林丹1972年來到軍門社區工作,1991年她開始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紮根社區已經50年。
-
張連鋼:寫就智慧港口建設的中國方案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不久前,張連鋼和團隊自主研發的全新智慧管控系統,讓港口實現生産資源、計劃調度和作業控制的無縫銜接,第九次打破了自己保持的集裝箱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傅平均: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滕頭村更富了,傅平均並未滿足。為了實現共同振興,滕頭村聯合周邊6個村開展區域黨建聯建,通過黨建共建、項目共抓、治理共管實現抱團發展。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路丙輝:陪學生走好人生路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最美思政課教師、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榮譽等身的路丙輝心裏,“老師”二字的分量最重。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後,他更感使命在肩:“我要繼續推進‘大思政課’,做一個溫暖的老師,陪學生走好人生路”。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趙亞夫: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幾十年來,趙亞夫走遍了茅山革命老區,常年做農技服務。2001年退休後,他又來到最貧困的戴莊村,義務幫助村民發展有機種植。從種植有機桃、有機水稻,再到有機茶、蔬菜,趙亞夫每年有200多天行走在田間地頭,悉心指導村民。2006年,他又和村黨支部發動村民成立合作社,開始走市場化路子,大夥的收入節節提升。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于吉紅:努力走在科技最前沿
為學生指導實驗、修改論文、授課,和團隊成員討論項目進展,主持和參加學術會議,作為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處理稿件……對於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而言,每天從早到晚忙碌工作,是一種常態。
-
陳玲玲:科學研究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
她是國際上早期從事長非核糖核酸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她放棄國外發展機會,選擇回國建立科研團隊,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
洪家光:以匠心鑄“機”心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後,洪家光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他説:“這對我來説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黨代表,我會把大家的期盼帶到會上。作為黨員航發人,我要始終不忘初心,以匠心鑄‘機’心,以恒心鑄重器,展現新時代航發人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
-
廷·巴特爾:生態好牧民富是我的初心使命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身上的責任光榮且重大。”廷·巴特爾説,他將繼續專注于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跟大夥兒一起保護好草原、過上好日子,我會不改初心,一直努力下去。”
-
錢素雲: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兒童醫院重症監護病房,是重症患兒生命“臨界之地”。在錢素雲30多年從醫生涯中,長達26年守護在兒童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為一個個年幼生命托舉希望。
-
張連剛:智慧綠色港口建設的“領跑者”
今年61歲的張連鋼,依然奮戰在創新的道路上,他成功研發出集裝箱碼頭智慧指揮控制系統,使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第九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再次站到了港口自動化領域的最前沿。
-
張黎明:創新使工作更快樂
“努力在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多高層次智慧化成果。”在創新工作室顯眼位置,懸挂著張黎明寫的這句話。這是他30多年如一日矢志創新、銳意進取的真實寫照。
-
“玫瑰姐姐”陳望慧:夾金山下,開出共富花
陳望慧,阿壩州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帶動46個村3200多戶村民種玫瑰實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