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居民小區誕生加裝電梯“孵化器”

2017-11-21 09:44:0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居民小區誕生加裝電梯“孵化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加裝的電梯“穿”上靚麗的外衣,與小區建築融為一體。袁婧攝

  上海的多層住房加裝電梯工程像是一款熱門程式,從上線那天就被居民熱捧,邊開發邊完善,不斷有新進展。記者昨天從長寧區獲悉,2014年至今,該區共受理21件共計24棟樓的電梯加裝項目,現已有7台電梯竣工。

  最近兩年,滬上各區受理加裝電梯的申請數量明顯增加,項目進度逐漸加快,長寧區21件項目中有12件是今年受理的。基層社區還“孵化”出一家社會組織,專為有同樣需求的社區提供諮詢服務,把在長寧區摸索成型的“業務模板”複製到普陀、徐匯等區,可以説是加裝電梯工程的“孵化器”了。

  武夷路727弄、709弄三涇南宅社區是1994年竣工的多層居民小區,“建成時入住的60歲的居民,如今都80多歲了,老年人越來越多,爬樓梯實在太辛苦。”小區所屬的周家橋街道中五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黃麗飛説,727弄21號樓最早提議裝電梯,十幾家住戶自籌資金,商議制定費用分攤方案,比如三到七樓按照各自層高所佔總層高的比例出資;等電梯正式使用後,根據層高和使用次數分攤運維費等。

  21號樓的工程在2015年9月啟動,去年7月竣工。電梯工程的發起人和帶頭人、居民李祥玉説:“我們是全區最早拿到政府補貼的,補貼到手,整個加裝電梯工程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老李説的“補貼”出自2014年上海市財政局的一份文件———《關於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政府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文件提出,對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政府補貼資金,政府按照加裝電梯施工金額的40%予以補貼,最高不超過24萬元/臺,市與區分擔比例各為50%。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雖然屬於小型工程,手續卻很繁複。加裝電梯項目從啟動到竣工要走60多步程式、蓋46個章。去年,上海市住建委、市規土局出臺措施,簡化手續、優化審批流程,最終把審批事項減少為12個,審批章減少為15個,加裝電梯的程式門檻大大降低。

  21號樓一開工,小區沸騰了,其他居民不停地問居委會,裝電梯要多少錢?要辦什麼手續?他們是怎麼辦的?黃麗飛和老李商量後在小區成立了“電梯自治聯盟”,專為那些有意願、有條件加裝電梯的樓組提供諮詢和指導。沒過多久,709弄1號樓被“帶出來了”,今年8月完成了電梯安裝。接下來,小區還有兩棟樓要啟動加裝工程。

  電梯加裝工程共有六個基本環節,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論證、施工許可、品質技術監督、竣工驗收,靠居民自發啟動項目,但還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支持。後來,前去“自治聯盟”諮詢的已不再限于中五居民區和周家橋街道居民,甚至出現了其他街道和外區市民。於是,純草根“自治聯盟”也順勢升級,註冊成為民辦非企業。目前,其服務對象已經延伸到了普陀、徐匯等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