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海書展第二天,圍繞戲劇《輔德里》撰寫的《輔德里:一部經典紅色戲劇的誕生》新書發佈。
非虛構戲劇《輔德里》依據史實文獻改編,該劇以中共二大召開和首部黨章誕生為背景,通過真實的歷史呈現與演員的精彩表演,創新了紅色題材的敘事模式,帶領觀眾走進了一段發生在百年前上海的真實歷史。《輔德里》被讚譽為上海近幾年來紅色題材創作當中一部極具時代感、創新意識的力作,是“入眼入耳入心”“好聽好看好懂”的精品文藝黨課。
“你會不會想她?輔德里的燈塔。……少年奔向了遠方,把那世界照亮”,《輔德里》中李達的扮演者丁輝、向警予的扮演者趙嘉艷在活動現場唱響同名主題曲,將現場觀眾的記憶帶回《輔德里》舞臺現場。在《輔德里》舞臺上,蔡和森、向警予等一大批革命先驅,大踏步走近觀眾;幾代默默無聞守護黨章的普通共産黨員、銀匠張人亞和他的親人為當代青年展現了他們在歲月的波濤中閃現的永遠青春的面容。
現場,中共黨史專家謝黎萍、知名文藝評論家毛時安、俞亮鑫,《輔德里》製作人李東等嘉賓展開精彩對談。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説 “文藝精品在於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也在於思想性、藝術性、市場性的統一。《輔德里》從音樂、服飾、舞美、臺詞等全新創意,構思巧妙卻並不嘩眾取寵,有血有肉卻並不無中生有,見人、見事、見精神。”
“上海這片熱土,從銘德里到樹德里,再到輔德里,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石庫門裏蘊藏了無數黨史的‘紅色密碼’,埋藏了無數沉重而悲壯的紅色基因,優秀的文藝創作應該具有時代責任,不讓它們失落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裏。”毛時安表示,《輔德里》從舞臺到圖書,為觀眾和讀者提供了一種屬於21世紀藝術的超文本實踐,給出了“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於一尊”文藝創作的路徑。 “《輔德里》也讓更多觀眾、讀者和年輕人深刻銘記、深切緬懷那些百年前奔向遠方的少年,是他們為我們點亮了輔德里的燈塔。”毛時安説。
在中國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俞亮鑫看來,《輔德里》涉及人物眾多、事件頻繁,地點不一,時空跨越,但沒有編造虛構,始終尊重史實將散落各處的史料細心拾起,精心選擇,耐心編織,並緊扣建黨這條主線,呈現一種從未見過的戲劇樣式。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力,《輔德里》的成功便在於以新的氣象、新的質地、新的氣息,用戲劇藝術映照出一座石庫門的紅色地標,以多媒體時尚手段呈現出一段百年前的建黨風雲。”俞亮鑫指出,這些在《輔德里》圖書中都有精彩生動的闡述,相信一定會給讀者以某些啟迪和感悟。
《輔德里》上演後廣受青睞,與貫穿全劇、多元豐富的音樂密不可分。通過圖書如何將優美旋律傳遞給讀者?《輔德里》作曲者、大學音樂教師李京鍵認為,音樂來源於生活,傳播媒介的多樣多元對音樂的傳播必然産生正向作用。《輔德里》音樂與《輔德里》圖書如同口語與文字的關係,在《輔德里》這本書裏描述了《輔德里》樂譜的誕生,而這種文字記錄,一定能與部分讀者産生共鳴,並反饋到《輔德里》戲劇、靜安“輔德里IP” ,對於文化傳播將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輔德里》圖書特約主筆王愷從《輔德里》劇組建組就跟蹤采寫,對於《輔德里》有著不同的視角和感觸。 “《輔德里》的製作方和主創方都是瞄準了經典去的,所以在整個戲劇的生産過程中,標準都很高,水準也很高。”王愷表示, “作為記錄這一切過程的我,感受到了他們這種精神,所以整體的記錄有一種昂揚向上、艱苦磨礪的氣質。”
上海市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宏透露,目前正在策劃新一輪“輔德里微縮模型展”,並以“文藝黨課《輔德里》高清戲劇影像”、《輔德里》圖書等為紅色文化名片,加強與中國部分重點城市的文化交流,持續打造“輔德里IP”,講好上海“黨的誕生地”故事。(文 陳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