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佈的一組數據,讓人看到了上海對全球企業家、投資者的吸引力。而著眼于在未來進一步放大上海高品質發展的積極信號,我們更應該透過數據,尋找上海贏得全球投資者信任票的背後原因。
3月20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透露,2024年,上海全市落地億元以上項目近2000個、總投資超1萬億元;工業投資規模更是創歷史新高、首次超過2000億元,實現兩位數增長。可以説,這組數據充分體現了全球企業、資本和人才持續看好上海、選擇上海、深耕上海的堅定信心。如果僅僅梳理全球投資促進大會的成果,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從5年前大會首次舉辦至今,累計已有580多個重大産業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超過1.1萬億元。
面對種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上海的投資促進工作之所以能保持足夠的活力和韌性,除了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之外,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趨勢不變,還得益於全市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持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優勢。在市投促辦(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看來,總體上,上海正在3方面表現出優勢和吸引力。
多措並舉降低綜合成本
對企業而言,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成本並不僅僅意味著土地、勞動力、能源價格等直接成本、投資成本,更要算“總賬”。
為了發揮城市綜合性優勢,上海積極推動新增投資在産業鏈上匯聚,在産業集群中發展,使得企業能夠精準定位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生態和産業鏈,從而背靠本地雄厚的産業底蘊。目前,全市工業勞動生産率排名全國城市第一,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連續15年排名全國第一,這些優勢都為在滬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基礎。
更重要的是,上海瞄準新興産業發展需求,放大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綜合成本優勢。比如,今年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智算、語料、綠電、場景、平臺等創新要素供給,更好助力企業增利。事實上,哪怕在要素成本方面,上海近年來也是瞄準企業關心的問題,實施一攬子舉措,取得積極成效。以去年為例,通過工業降本增效“17條”,上海為工業企業實打實降低用能、土地、貸款等成本超520億元。
産業培育放大生態優勢
由於本地科創資源豐富,上海也瞄準新領域新賽道,鼓勵更多年輕人在産業創新中“挑大梁、當主角”,全力培植年輕一代的創新創業熱土。
尤其突出的是,上海搶抓人工智能(AI)發展新機遇,在東西兩翼分別建設“模速空間”“模力社區”,在張江組建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努力打造全鏈條、全要素開源服務體系,優化産業生態,增強創新濃度和開放力度,更好讓年輕人在上海施展才幹、成就夢想。以“模速空間”為例,為吸引全球AI創新企業和人才,上海在徐匯西岸打造了這個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推出6萬平方米産業載體,以及算力調度、開放數據、評測服務、金融服務、綜合服務等五大功能平臺,為創新企業和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短短一年多,就集聚100余家大模型企業,帶動周邊落地200多家AI企業、100余家投資機構。目前,“模速空間”從業者中,近三分之一是28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多企業創始人、CEO、CTO的年齡不到30歲。
營商服務不斷刷新紀錄
著眼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支持全球企業在滬投資展業,上海連續8年發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實施重點企業“服務包”,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在全國首創工業領域AEO制度等,以更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場環境,為企業發展穩預期、添動力、強信心。
一流的營商服務,幫助上海不斷刷新相關紀錄。其中,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去年5月開工,今年2月就建成投産,再度刷新“特斯拉速度”。法雷奧項目從土地摘牌到項目開工在24小時內完成,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這些項目的快速引進落地,為推動上海經濟健康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年,上海在投資促進方面也做了許多新探索,尤其是組建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一體化專班,統籌市級各部門服務職能,強化市區協同,為企業家、創業者建立統一的服務入口。同時,全市持續煥新“投資上海”品牌,依託進博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工博會等,開展各類産業推進活動超過6600場,形成數百萬人次的投資交流、信息碰撞;另外,借助“投資上海·全球行”“全國行”等系列活動,加大海內外招商力度,加快各類要素資源集聚、融合、涌現。(記者 張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