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的“茶色二十四孝”
文/秦鴻雁編輯/陳鈞來源/海峽飛虹專稿
麻花布上染《二十四孝圖》,我問三叔,為什麼選擇如此古老的題材?三叔只説: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頭等大事兒呀!
王善利,河北灤南縣王東莊一位養馬趕車種地的農民,印染麻花布手工藝人,他是陶瓷藝術家東子的三叔,我和東子是好友,所以我也跟著喊他“三叔”。
三叔愛玩兒,喜歡玩麻花布印染。他會將《百子圖》印染成家裏的被子面,會將“年年有魚”的年畫印染到門簾上,會將麻花布用藍靛染成藝術品《九龍壁》,玩著玩著,就把傳統的麻花布印染玩進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麻花布也稱抹花布,創意來源於民間剪紙。在很早以前,滿族用油紙鏤版,以豆粉和石灰調成漿糊,上刮漿漏染白布,待漏印的圖案晾幹後,將布放入靛藍的鍋裏煮染,然後將漿料漂凈,就成了漂亮的麻花布。麻花布因用靛藍煮染,色彩、不褪色,映襯著白色的圖案,古樸典雅,是人們製作被褥、門簾、衣裳、幔帳、頭巾的好布料。
三叔花了很多時間,從茶葉裏提煉出茶色素,將茶色的液體沁入棉麻的纖維裏,把《二十四孝圖》線條化,刻成版,將印染的技藝和茶染的工藝巧妙結合,耗時半年,製作出前所未有的十三米長的茶色麻花布《二十四孝圖》。
茶,普通人喝茶是解渴;文人墨客飲茶,滌昏寐,助文思,怡情悅性。“禪茶一味”,四字詮釋了以茶參禪的玄機。
三叔做出的茶色麻花布,較傳統靛藍麻花布,更為低調,暗雅的茶色透著誠實、安定、平穩、收斂、沉靜和洗練。
《二十四孝圖》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元代郭居敬編錄,講述歷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後世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
麻花布上染《二十四孝圖》,我問三叔,為什麼選擇如此古老的題材?三叔只説:“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頭等大事兒呀!”
三叔最初做農民是因為要陪不願意進城的奶奶,他失去了跟城裏人相比較而言更多的精神和物質享受,他用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踐行了孝道。
馬年春節之後,三叔王善利的展覽在北京西海48 文化創意園區的普濟寺毗盧殿藝術中心公益展出。天氣不好,來了很多人,現場簽到薄上滿滿的,簽了一百來個人的名字。我可以這樣説麼?──三叔的低調茶色、三叔的樸實孝順,觸動了現代都市人內心暗藏的柔軟,人們願意在這茶色的溫暖中呼應自己的情感。
我是這次活動的策展人,辦展覽是三叔的心願。74歲的患癌老人,寬厚、仁慈、豁達、熱愛生活,願意向社會無償傳授技藝。西海48文化創意中心的經理聶廷軒女士告訴我,毗盧殿藝術中心2013年修繕完工,三叔的二十四孝茶染展,是毗盧殿藝術中心啟用後的首個展覽。她説,希望能借著百年古剎的福地,讓更多像三叔一樣的民間藝人和他們的藝術作品,被公眾所了解和認識,民間工藝得以傳承和發展。
在三叔的講座上,中央美院的幾名學生,還有一位建築設計師,要向三叔學習茶染技藝。三叔心滿意足。
《孝經》中説,“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的本質在於尊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然而,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沒能理解“孝”的真正含義,我們覺得養育之情與兒女孝道能夠“等價交換”,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