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歲末,尹琪和他的朋友都會推出帶有中國年味的手工禮物“財神賀歲”、“歲·年禮”,希望將“黃金萬兩”與“紫氣東來”等好運氣一起打包,讓大家新的一年福氣財氣充值爆滿,達成所願。

 

 

年畫·傳統的年味

 

 

“過年”對於每個中華兒女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貼門神、挂春聯、貼窗花、迎財神,這些小時候熟悉的記憶,勾勒出年的味道。重拾簡單的儀式,就像找回美好的時光。唯有這樣,才算是對舊有一年告別,期許新一年的到來。

 

 

為何要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貼年畫,這種風俗由來已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王安石詩作《元日》中的“新桃”和“舊符”以後逐步演變成年畫,春節貼年畫成為中國人歡度春節的元素之一,延續千年。

 

早在宋徽宗時期,翰林圖畫院得以擴建,又逢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也是在這一時期家家戶戶在春節貼門神成為一種風尚。門神從鎮宅消災演變成了迎福納祥承載百姓美好願望的作用,年畫也由此完成了向祝福年話轉變的過程。中國年畫內容豐富,取材廣泛,主要有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小説傳奇、仕女娃娃、吉祥圖案、博古花卉等九類。每幅年畫都飽含了百姓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

 

自謙是“中國傳統文化搬運工”的尹琪從2007年開始從全國各地收集整理了上千張不同歷史年代的木板年畫。年畫對於他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和理解:年畫屬於中國民間藝術,有著率真淳樸的美感。類似的題材到了不同的地方就生發出自己的特色,無論是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還是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河北武強、陜西鳳翔、福建漳州等,地方年畫各有其美,各有韆鞦。“從年畫中我們甚至可以發現當地人的性格”,這也是尹琪多年走訪和收藏的經驗體會。

 

問起從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到自己動手設計年畫禮品的緣起,尹琪與團隊其他兩位John和宏震的回答是驚人的一致:“我們苦於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做産品是為了給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在不盡如人意的現狀下怎樣改變,在重要時刻讓家呈現出年的味道,把新春的美好祈願分享給親朋好友。“財神賀歲系列”和“歲·年禮”就在這樣看似草率的決定下誕生了。2014年三個人組成一個team,從中秋節過後開始策劃籌備了。

 

 

 

年畫·當下的禮物

 

 

團隊從上千幅年畫收藏中精挑細選,選取包含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小説傳奇、仕女娃娃、吉祥圖案、博古花卉等蘊涵過年喜慶寓意的圖案,本著‘無設計的設計’理念,在傳統基礎上加入時尚處理方法,圖案和色彩上做了‘看不見’的改動,“讓傳統的年畫擁有了現代的美感”。 對此設計師John功不可沒,他謙虛地説:“單獨從設計角度來説,工作不是很多,那些老版的年畫,你光是看著就很心動了,我們現在拿過來用也不會覺得它很過時老套,只要把那些美好的東西重新挖掘出來稍微改改就OK。”

 

在人們慣有的思想裏,年畫的用色一定是艷俗的大紅大綠。通過收集整理全國各地的年畫,他們發現年畫艷麗的奧秘。“民間藝人們在有限的套色印刷中巧妙地運用了撞色、套印等技術達到色彩豐富的視覺效果。這種撞色絕不是簡單的大紅大綠。其中講究很多。這些技巧對我們在理解傳統民藝和當下的設計工作影響很大。”

 

 

 

丁酉年的屬相是雞,魏晉至唐初,雞一直成為漢族人民飲器設計的常用取材,以祈求吉祥和辟邪。雞是一種平凡的家禽,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人類生活相和諧。司晨報曉,人間方始有新一天的煙火與生機,於是人們將雞稱之為“燭夜”,照亮黑夜,五德兼備。後期雞又和“吉”同音,更是增加了一份喜慶吉利的美好寓意。

 

尹琪和John找來了陜西鳳翔的年畫中幾張含有雞圖案的年畫,重新組合出類似荷蘭版畫家埃舍爾圖底轉換風格的“百吉(雞)萬利圖”。桐木本色的木盒子上貼了這樣很帶設計感的“百吉萬利圖”。年畫下方燙金字“歲·年禮”和“Greetings in the Lunar New Year”。

 

 

盒子尚且如此精緻,讓人不禁想馬上打開它發現裏面的精彩。“我們選用了二十四種材質的紙張,每一種材質都經過仔細打樣比對,力求最完美的呈現。”

 

中國傳統的經折裝形式的年曆,退去橘色封套,翻開厚實的封面,每一折頁一月,裏面各種有趣的、好玩的年畫根據月份的不同點綴其中。一月首陽,John配置了陜西鳳翔的年畫圖案“天官賜福”;二月酣春,圖案是大家很熟悉的山東平度年畫“老鼠娶親”……John故意每月多留出半頁的空白,希望使用它的人在空白處記錄這一年來心中的點滴故事。

 

 

十二款老年畫圖案紅包同樣搶眼。年畫來自陜西鳳翔、山東濰縣、廣東佛山、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北武強等不同地區,配有組合字“黃金萬兩”、門神、乘雞童子、財神、鍾馗等寓意吉祥的傳統年畫圖案。這其中特別設計了兩個淡雅的紅包,圖案是蘇州的秋果滿盆和蓮蓬年畫。“另類的古雅風格紅包很特別,很多朋友反映特別喜歡這種不落俗套的設計。有時候堅持自己,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團隊的三個人經過三年試水,現在有了更多的自信。

 

 

 

年畫·溫暖的民藝

 

 

古人是怎麼過年的?

 

從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週密的《武林舊事》典籍中,記載了宋代京城春節期間出售年畫之類吉祥裝飾品的景象,從中也可看出年畫已經相當盛行。從郎世寧、丁觀鵬等合繪《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中可看到貼春聯的場景。

 

如何讓春節年俗流傳下去,如何讓民間手工藝更好的傳承,尹琪、John和宏震三人的“歲·年禮”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民藝來源於民間,不能脫離百姓生活而存在。現在純手工生産的東西價格很高,讓普通人望而卻步,我們希望把美好的民間手工藝保留下來,價格又是大眾能夠接受的,這才是保護和傳承中國文化最好的方法,讓它從架上回歸到原本百姓的生活中。”在這種理念下,他們還推出了“歲·填色禮”。12張木板浮水印墨線圖、顏料、毛筆、毛氈墊一樣不少。無論長幼都可以在填色遊戲中了解12個中國傳統人物和人物背後的故事。

 

民藝的手工感也是最讓人著迷的地方。歲·年禮的木盒子中襯紙是特別定制的宣紙,細膩綿滑的紙中夾雜著花瓣和纖維。紙上的紅章是三個人親手蓋的。John説:“本來可以送到工廠請人代做,但是我們希望這個禮品中包含我們對客戶的感恩心,所以分裝、印章都是自己來親手做的。畢竟心意最重要,希望通過手工製作讓對方感受到質樸之外的溫暖。”

 

 

揚之水女士在《宋代花瓶》中寫到:“一個時代的風氣,多半是嵌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裏,事過境遷,它便嵌在對細節的記憶裏。”再美好的東西只有和親人、朋友分享在時光中,歲月才變得有光亮。

傳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