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推進古建與北京雨燕共同保護

2017-09-12 10:25:42|來源:北京晨報|編輯:劉徵宇

  來源標題:正陽門要建北京雨燕“安樂窩”

  9月11日,北京文博會京津冀博物館文化創意展上,正陽門的卡通形象“北京雨燕”正式亮相。在人們的印象之中,北京雨燕總是圍繞著高大的城樓飛舞,所以老北京人都叫它“樓燕兒”。這種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已經在正陽門城樓上盤旋了近600年,是北京中軸線上活化的歷史標示,也是綠色北京、生態北京的代表。

  記者獲悉,正陽門管理處將與北京動物學會等單位共同推進“古建保護與城市生態”課題研究,從正陽門開始,為北京雨燕在京城建造遮風擋雨的“安樂窩”。

  北京雨燕“代言”正陽門

  昨天,正陽門管理處主任關戰修在北京文博會現場,向媒體展示了以“北京雨燕”為原型的卡通形象。

  只見一隻剪刀尾巴的雨燕,生著一張可愛的娃娃臉,挽著發髻,穿著長袍,額頭上還有一個紅點。關戰修説,這個紅點可是不一般,如果放大就會看清,它其實是中國公路零公里標識。

  “在人們的印象裏,每年夏天,都會看到成群的北京雨燕,圍繞著正陽門城樓飛舞,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城市風景,是正陽門重要的伴生鳥類。”關戰修説,而中國公路零公里標識就在正陽門城樓下的地面上,所以這次在設計卡通形象時,就把北京雨燕和零公里標識結合起來了。

  燕國青銅器現燕子形象

  據關戰修介紹,1870年的時候,英國科學家在北京第一次採集到北京雨燕的標本,並把這個新物種命名為“北京雨燕”。這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鳥類。

  關戰修説,當年英國科學家採集的雨燕是否來自正陽門已無法考證,但根據雨燕的生態習性,專家斷定在北京城市形成以前,就應該有雨燕在北京地區自然分佈。在北京城市興建起來之後,北京雨燕就逐漸遷居到城裏。“在琉璃河燕都遺址出土的燕國青銅器上,就有玄鳥的形象,而在《説文》裏有註釋,玄鳥就是燕。”關戰修説,無法確定燕國的名字是否與燕子有關,但可以肯定的是,玄鳥是燕國重要的文化圖騰。

  雨燕伴飛正陽門近600年

  關戰修説,北京雨燕伴隨著古都北京的發展,這種喜歡與人親近的鳥類,在正陽門城樓已經飛舞盤旋了近600年,可以説是北京中軸線上活化的歷史標識。

  “我們在北京城裏會看到,有些古建設有防鳥網,阻止雨燕等鳥類進入,正陽門目前沒有這麼做。”關戰修説,根據觀察,雨燕每年4月到7月會來到正陽門産卵,小燕出生後,就會和成年雨燕一起告別北京,一路飛行1萬多公里,最終到達溫暖的南非。等到來年4月,再飛回北京。

  “現在能看到雨燕對古建的影響很小,就是會有一些糞便,但及時清理後,不會有什麼危害。”關戰修説,雨燕都是利用古建裏的孔洞産卵,不會自己築巢。

  要研究給雨燕建“安樂窩”

  昨天,正陽門管理處與北京動物學會、北京國博遺産文化研究院共同簽署《古建保護與城市生態》課題研究合作意向書。“我們要找到文物保護與雨燕保護雙贏的辦法。”關戰修透露,今後會在正陽門安裝觀察北京雨燕的攝像頭,先對雨燕的數量、習性等進行調查。

  北京動物學會副理事長白加德表示,北京雨燕和其他生活在北京地區的多種野生動物,都是人類的朋友,只有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才能使人們和城市都能健康的生活和發展。文物古建需要保護,野生動物也需要保護,這次通過《古建保護與城市生態》研究,就是要找到平衡點。

  白加德表示,除了古建以外,還要在城市裏為北京雨燕創造其他適宜生活的場所,比如一些樓宇的頂部,使它們的種群不斷擴大。

  口述

  老北京口中的“樓燕兒”

  北京雨燕給“80後”女孩兒王蘋的童年留下滿滿的美好回憶。“我家住在天壇附近,夏天晚上,爺爺奶奶帶我在外面乘涼,成群的雨燕就圍著附近的城樓上下翻飛,大人們都叫樓燕兒。”

  王蘋還記得在北京少年宮學習舞蹈的時候,從天壇到少年宮,一路要經過前門、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一抬頭就能看到圍著城樓漫天飛舞的雨燕。

  “我們練舞就在壽皇殿,裏面雨燕特別多,圍著大殿飛,飛得特別快,課間休息的時候,好多小朋友就説燕子飛得太快了會不會撞上,撞上要是掉下來要趕緊搶救,但是看了那麼多次也沒有燕子掉下來。”王蘋説,現在她偶爾還會沿著中軸線行走,再次看到圍繞城樓飛舞的雨燕時,童年的一幕幕還會涌上心頭。

  揭秘

  北京雨燕為何伴人而居?

  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趙欣如還記得,在西四北四條讀小學的時候,校舍周圍就生活著很多雨燕,不時還會飛進教室。“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物種,人們看到它們就是在不停地飛。”趙欣如説,北京雨燕連睡覺都是飛在天上,只有繁殖季節才會飛落在古建裏,産卵孵育後代。

  北京雨燕為什麼偏愛古建呢?趙欣如介紹,雨燕屬於攀禽,它的四個腳趾都是朝前長著,這種特殊的結構,致使北京雨燕無法抓取樹枝棲息或是在地面站立行走,只能依附於山體裸岩的縫隙和洞穴邊緣,從高處向下俯衝的同時扇動翅膀才能飛行。

  古老的北京城,在明成祖遷都後,先後建成了紫禁城、鐘鼓樓、天壇等皇家建築和數十座城樓、箭樓。這些高大建築中的梁、檁、椽交錯,形成了一個挨一個的人造洞穴,不僅比野外的裸岩更加安全、舒適,而且有利於雨燕的集群繁殖。

  “正是這種獨特的肢體結構與生存方式,讓雨燕在長期演化的過程中選擇了北京。”趙欣如説,長久以來,北京雨燕就這樣習慣了伴人而居。

  北京雨燕到底有多少只?

  北京一共有多少只雨燕?2001年,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的雨燕僅存3000隻左右。

  趙欣如表示,這是一個不完全的統計數字,當時調查範圍只限定在四環以內。實際上在四環以外,還有很多古塔古建,這些場所都可能有雨燕生存,因為需要調查的範圍太大,目前還難以説清到底北京有多少雨燕。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北京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北京雨燕的數量會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正陽門、頤和園、雍和宮、天壇、景山、歷代帝王廟等地的古建築中,都有雨燕的身影。雨燕也對北京這座古城難捨難分,開始在各種新式建築中拓展生存空間。近年來,市民們驚喜地發現,從天寧寺橋、國貿橋的橋洞縫隙,到北京師範大學的主樓、北京大學的倣古屋頂,雨燕上下翻飛的矯捷身影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