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業界資訊  > 正文

吳曼青:網絡一切 萬物互聯 智慧創造美好未來

2019-01-18 13:06:38 | 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 鄭思雯
分享到:

  國際在線消息:為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優惠政策,發揮行業組織優勢擴大信息消費、驅動新一輪經濟騰飛,1月18日,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9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年會以“軟體定義的時代”為主題,前瞻軟體定義的産業方向和技術路徑,探索新時代推動軟體高品質發展的措施機制,持續推動軟體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和廣泛影響。年會突出促進民營軟體企業轉型發展,探討開源生態下的中國軟體産業發展之路,圍繞掌握核心技術,切實推動新軟體、新生態、新模式,重點聚焦軟體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建設中的核心引領。

  大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曼青致辭並做“網絡一切 智慧未來”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對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同時想借這個機會彙報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我們現在進入到一個美好的時代,我想是軟體可以定義的時代。這個時代有兩個基本特徵,最主要還是體現在互聯互通、相互連接。這種連接一方面是節點,一方面是連接。其實很有意思,節點的發展更多的遵循了摩爾定律,1959年摩爾發表了摩爾定律,讓晶片上擠滿了各種積體電路,已經過去了50多年的摩爾定律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且改變未來。第二個就是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無法跟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兩個定律更多描繪的是一個極小的世界,另外一個就是極大的世界,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的發展可能走向兩極化。這樣兩極化最後的結果就是微觀的世界越來越小,宏觀的世界越來越大,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

  我們現在官方的説法叫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的時代。但是工業革命這個角度來看,第一次工業革命叫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叫電氣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叫信息化,第四次工業革命更多地叫數字化。我們過去有一個觀點可能是先有數字化才有信息化,後來我想了很多時間,信息化更多是一種工具,因為信息化的手段是完成我們要做的事情。但是數字化不一樣,叫什麼呢?叫端到端連接的enterprise,這個enterprise翻譯過程中很容易翻錯,叫作企業。我們並不是叫端到端的數字連接的企業,當然我們企業需要端到端的數字連接,這個就是工業互聯網的時代。但是enterprise有很多的解釋,它是一個複雜的組織、複雜的體系,或者一個偉大的事業都可以叫作enterprise,所以我覺得這個時代可能是端到端連接的複雜的體系。

  這麼一個時代有什麼特點呢?我歸結為五點。

  第一個,網絡一切。其實不僅僅是萬物互聯,我們的人已經不知不覺的通過我們的手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互聯,我們在不同人之間可以通過網絡的方法進行交互。

  第二個,時空壓縮,其實網絡連接以後我們真的變成一個非常小的世界,物理的限制、時間的限制已經不復存在,我想再過幾年以後我們還會不會有1500人坐在物理空間裏面開這麼一個技術的年會、行業的年會,我想時空壓縮在一步一步走向我們了。

   第三個,協同共享。這個共享不僅是人和人,也不僅是機器和機器,也包括人和機器協同共享。

   第四個,虛實結合,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其實都是真實世界在我們腦子裏形成的一個圖像而已,我在想成像是小孔成像,上面成到下面去了,下面成到上面去了,我也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樣了。現在叫眼見為實,到了這個時代我覺得眼見的也不定也實,所以我覺得是一個虛實融合的特徵。

   最後我覺得應該走向更加深入的智慧化,這是我個人對未來的一些理解。

   這樣連接以後,對我們這樣一個社會、當今的時代,實際上我又歸結為以人為中心的認知的維度;以數據為中心的信息的維度;以有形的真實世界的物理的維度,我叫它三個連接。實際上這個連接,物聯、數聯,其實更多是大家互相聯結在一起,所以應該更多的取名叫眾聯。

   這樣一個時代需要構建智慧社會的基礎設施,或者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這個設施我就叫作物聯、數聯或眾聯,這樣建立的一個公共體系。在這樣一個連接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大家都在講由於“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講什麼什麼+,包括“AI+”,我想是叫“AI+”嗎?現在很多企業都講“AI+”,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認為不是“AI+”,而是“+AI”。其實應該把很多的智慧深入的滲透到物理當中,這其實就是機器的智慧,要深入到數據當中,這個就是數據的智慧,要深入到各種連接,動聯或者是人和機器的連接,我把這個叫作群體的智慧,所以中國電科認為我們對AI的理解可能是“X+AI”,這個“X”即可以代表産品,也可以代表産業。我們的策略不太一樣,大家都講跟跑、並跑和領跑,我覺得中國在未來在人工智能這個産業和應用上應該領跑世界。的的確確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我們很難想像在一個國家把這麼多的數據連接起來,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在應用領域,我們的策略要走在最前面領先,可是我們技術的研究,我們想法可能是更多的要站在並跑逐步向領跑的角度。基礎研究上,我們可能更多是跟跑向並跑的策略。

   今天我們的題目,網絡一切,實際上是把所有的東西都連起來。我把網絡既當名詞,又當動詞。第二個是智慧未來,我想表達的就是“X+AI”。我們剛才講了,我們要做物聯、數聯或眾聯的基礎設施,我們做一些什麼呢?我們也在想,我們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是不是可以為黨、政、軍構建一個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雲平臺。實現物聯、數聯,連接的結果是要把數據流動起來,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多的服務。這是我們的産品平臺,叫能雲平臺,我們已經在很多行業裏面得到了應用,特別在安全領域或者自主可控領域。

   第二個,為了引進這麼一個時代,我們構建一個大數據中心。簡單來説我們集團現在有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一個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第二個是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雄安,未來城市創新中心,北京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還有兩個研究院,法研院。同時,我們和最高人民法院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天平大數據研究院,我們在深圳成立了一個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我想這些就是一個創新的平臺,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擁抱更多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恰恰是未來社會所要為公共提供服務的數據。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數據歸了誰,對我們來説,我們要更多為這個社會然後構建一個公共的平臺,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當然我們還可以和國際上做一些合作。我們除了這個以外還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門成立了一個聯合的創新基金。我們特別想做的事情就是做到零成本創新,只要大家有想法就可以在我們這片公共的基礎設施上不斷創新、不斷創造。創新和創造的成果還可以按照市場規則在我們這樣一個企業或者産業發展過程中和大家更多的合作。這塊我也是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張開雙臂歡迎大家一起來工作,或者歡迎大家相互連接去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過去這幾年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國家電子政務平臺上下聯動、一網通辦,這個裏面主要是跨層級、跨領域、跨部門的數據交換。

  我想我們使命就是物聯、數聯、眾聯構建數字社會或者智慧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為創新者創新,為服務者去提供服務,共同創造一個網絡連接智慧未來的美好的世界,謝謝各位,我的發言就到這裡。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