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大都市何以頻出“古典才女”

2017-02-08 11:22:4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上“詩詞熱”非一日之功,舊體詩詞創作也在力爭衝破小圈子向大眾普及現代化大都市何以頻出“古典才女”

  近日,亮相《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舞臺的復旦附中武亦姝、文來初中侯尤雯表現出眾,引人熱議。前晚,來自上海中學的高二女生薑聞頁同樣表現不俗,再次驚艷眾人。這也讓不少觀眾好奇,作為現代化大都市的上海,何以頻頻冒出“古典才女”?

  攻擂失敗在於不懂格律

  “快看電視,武亦姝贏了!”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上海詩詞學會會長褚水敖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跟記者説,“我們上海姑娘太棒了!”這兩天,不少人還在為武亦姝攻擂失敗而惋惜。在2月5日的節目裏,當主持人董卿讀:“如何四?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武亦姝答“時”,而非正確答案“紀”。

  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上海詩詞學會會長褚水敖是《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忠實觀眾,談及武亦姝攻擂失敗,他深感惋惜:“武亦姝失敗在不懂格律上面。因為這是一首七律,如果學過律詩平仄,知道此處必用仄聲字,而‘時’為平聲,肯定不對。其實很多古詩遊戲是有竅門的,有時候並不一定背得出下一句,但如果懂格律或對聯,完全可以根據粘對來找準正確的句子。”

  隨著節目的熱播,也讓不少人看到古詩詞有成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特質,這一點讓許多詩詞愛好者和推廣者們備感欣慰,同時也呼籲中國詩詞大會能夠在後續節目中增加詩詞創作的部分。“有人説武亦姝滿足了對‘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但其實‘德識才學’缺一不可,如果比喻成斧頭,學是斧背,才是斧刃。”褚水敖認為,詩詞大會其實是在比“學”的部分,“才”則體現在能不能用知識創作出反映當代生活的詩詞。“對於武亦姝這樣的傳統文化好苗子我們應該充分讚揚,但也不能捧殺,希望她能學以致用,在‘才’上有進一步發展。”

  詩詞創作上海更“傳統”

  三位上海選手的背後是上海詩詞土壤的豐厚滋養。2017年恰逢上海詩詞學會成立三十年,褚水敖認為,上海詩詞的發展跟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詩詞發展是同步的。一開始,許多離退休老人為了寄託心聲情感,把詩詞作為精神的桃花源,最近十多年來,創作隊伍在不斷朝年輕化方向發展。“現在高校詩詞創作很熱,中學也在倡導詩詞教育,很多學生自發創作,出現了很多年輕的詩人,這也和外界總體的影響和傾向有關。”據介紹,上海詩詞學會目前註冊會員800人左右,最年輕的是大一學生,此外還有大量民間詩社存在。

  上海的民間詩詞創作有多熱?褚水敖從辦公室裏隨手拿出兩本詩集,一本是第七屆南匯新城鎮詩歌徵文作品選集《街風海韻》,一本是上海市興塔中學學生詩詞作品集《興荷集》,兩本集子都是在上海詩詞學會的指導下完成的。在學會的推動下,上海出現了一批在全國有相當知名度的老詩人和後起新秀,許多詩人每年在全國得獎,也為上海捧回了榮譽。“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要求,詩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地區的詩詞熱度也和一個地方文化發展水準有關。從文學史中看,地域影響是很重要的,比如很多文化名省、文化大省名人輩出。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上海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文化積累,許多文化名家其實都有詩文傳世,最典型的是魯迅,他的舊體詩詞至今仍然膾炙人口。這些都為當下詩詞發展造就了基礎。”不過,褚水敖指出,有這樣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上海作為現代化大都市,在詩詞欣賞創作上,反而更加恪守傳統。

  這些年,上海詩詞學會一直倡導會員以舊體詩詞形式反映、貼近當下生活,歌頌美好事物、針砭時弊。“舊體詩詞不能只有古意沒有新意,古色古香並不難,在正式出版的《上海詩詞》和內部資料裏刊載的詩詞作品大部分是反映現代生活的,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講究藝術提高。”

  新詩與舊體詩不會互相取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這一點讓上海的詩詞創作者們倍感振奮。“創作和外界氣候有關,對傳統文化的提倡更加激發了大家的創作熱情,隨著整體工作推進,相信詩詞創作的熱情會越來越高,越來越繁榮。”褚水敖説。

  有趣的是,今年也是新詩誕生一百年。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詩歌,被視為中國新詩誕生的標誌。新詩的誕生使得傳統詩歌被人們稱為“舊體詩”而邊緣化,甚至被胡適、朱自清等人預言“窮途末路必將滅亡”。然而,一百年過去了,舊體詩不僅沒有被新詩取代,反而又重新興盛起來。

  “曾經有人統計,全國的舊體詩人數量實際超過新詩人,第一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收到了1.2億首的投稿,這都説明瞭舊體詩興盛的程度。這兩年舊體詩發展迅猛,但作為文學樣式,新詩仍然是主流。”褚水敖説,如今,舊體詩詞創作也在研究如何衝破小圈子,向大眾普及。“弘揚傳統文化是全民的事情,人人都有份。舊體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樣式,如果只是封閉在小圈子裏,對整個民族文化的弘揚是不利的。”他指出,現在社會上喜歡詩詞的人正越來越多,不僅是喜歡古典詩詞,喜歡當代舊體詩詞的人也越來越多。(鐘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