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協同”滬求解單車管理難題

2017-11-07 09:57:0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積極應對新生事物給城市帶來的改變和挑戰 “立規+協同”求解單車管理難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為確保共享單車有序停放,管理部門在人民廣場公共停車區域安排專人負責車輛停放。袁婧攝

  “以前這裡很堵,自行車都堆起來了;現在,有秩序了。”王阿姨説。

  6日早上7點半,家住長橋一村的王阿姨帶著孫子出現在地鐵3號線上海南站站1號口。王阿姨告訴記者,通往地鐵口的通道雖然只有約3米寬、100多米長,但以往早高峰時的人流量卻非常大,進進出出的社會車輛多,共享單車也不少。

  然而最近王阿姨發現,擁堵的通道開始暢通起來。記者跟隨她做了個粗略統計:在早高峰的兩小時內,近千輛共享單車在這個地鐵口進出,只發現了6輛單車亂停放,不時還有調度車來運走淤積的車輛。

  規則在制定,秩序在建立。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地管理城市,上海在共享單車管理的探索中,遵循“積極引導、注重有序、強化安全、加強協同”的基本原則,積極應對新生事物給城市帶來的改變和挑戰。

  沒想到自行車也會碰到停車難

  “我們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年多時間,共享單車數量增加了幾十倍。”摩拜單車華東區公共關係總監朱乾告訴記者。

  去年4月,摩拜單車選擇上海作為全國首座投放的城市,原因之一恰恰是考慮到了出色的停車環境:上海街頭多劃有白線框用於停放非機動車。

  共享單車的出現,給申城整個慢行交通的復興和回歸注入了強大動力。市民劉先生從前每天上下班,都會乘坐地鐵4號線到西藏南路站,然後步行1公里左右到單位。他告訴記者:“1公里説長不長説短不短,還挺尷尬的。”自從去年12月嘗鮮共享單車,原本20分鐘走完的“最後一公里”5分鐘左右就能搞定。但劉先生也感受到了共享單車猛增帶來的問題:“簡直太壯觀了———我們單位附近都是共享單車,有時候騎過來都不知道怎麼停放,從來沒想到自行車也會碰到停車難。”

  市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去年4月在滬投入運營,車輛投放量在去年9月底還只有3萬輛,但到今年1月底就快速增長到34.5萬輛。今年4月起,投放車輛規模更是呈爆髮式增長:4月底約為62萬輛,5月底83萬輛,6月底106萬輛,7月底146萬輛,月增長率均超過25%。截至8月中下旬,在滬運營共享單車企業共13家,投放總數達到171萬輛。

  暫停新車投放,增加運維人員

  共享單車的出現,給城市管理了帶來新挑戰,而在短期內這種壓力尤甚。

  比如,劃設非機動車停車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聘請專門的社會力量管理,這在上海很多行政區都是一種成熟有效的模式。如今,非機動車管理壓力驟增,共享單車企業卻沒有安排足夠的運維人員。

  市交通委通過企業調研、專家座談、社會徵詢等方式,研究起草《上海市鼓勵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提出了“積極引導、注重有序、強化安全、加強協同”的基本原則。從源頭上,為控制共享單車企業惡性競爭過度投放的局面,市交通委于8月18日下發企業告知書,明確要求暫停新增車輛投放。督促企業自行回收、調運;對未及時響應、處置不到位、影響市容市貌和行人安全的車輛,屬地管理部門組織力量代為清理。

  主要單車企業表示了配合。ofo小黃車方面告訴記者,他們已暫停投放一切新車,並在上海線下新增了200輛調度車加強倒流疏散運力,在全市500個關鍵點位新增了300多名市容整理人員,以確保線下運維更加有力有序。摩拜單車增設30%運力人力,加強精細化管理,以每個街道平均10人、核心街道15到20個單車運維管理人員,6至8輛調度車為基準進行動態調整。

  疏堵結合,管理探索仍在繼續

  共享單車的管理需要更多的協同。為了解決管理、運維不到位,執法力量分散的問題,上海不少區都建立了專門的溝通平臺,明確屬地各部門責任,並督促共享單車企業履行職責。

  楊浦交警支隊責任區二大隊大隊長陳超澤告訴記者,他們與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以及城管部門聯手合作,民警道路巡邏時發現有隨意停放的單車,如果數量較少,民警會直接搬離,如果是大面積鋪開,則會通知街道和城管部門利用車輛搬運。“我們建立了微信群用以及時溝通,街道還通過網格化視頻中心監控,一發現有單車亂停放,馬上通知企業,讓他們派出工作人員及時勸阻騎車人或者直接進行清理。”陳超澤拿出手機向記者介紹。

  對於共享單車的管理探索仍在繼續。據悉,待《上海市鼓勵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正式發佈後,市交通委將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在經營條件、總量控制、停放管理、違規處罰、信譽考核等方面,制定管理要求,進一步規範共享單車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