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完成480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

2018-04-19 10:33:4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做客“民生訪談”,聊雨污混接問題及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 本市今年完成480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

  4月18日,上海市水務局局長白廷輝做客“2018上海民生訪談”,針對市民關心的雨污混接問題和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等作出回應。

  2020年基本解決雨污混接整治

  雨污混接,一方面會造成污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體,污染河道水環境;另一方面,雨水進入污水管後,可能會讓污水管超負荷,尤其在雨天,容易導致污水冒溢,污染周邊環境,影響污水廠正常運行。

  目前,上海雨污混接情況比較嚴重,已排查出的雨污混接點超過1.3萬個,尚有6000多個未完成改造。導致雨污混接的主體主要有五類:市政項目、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沿街商戶和其他,比如露天洗車、臨時大排檔違法傾倒等。其中,沿街商戶和企事業單位雨污混接情況最嚴重,已排查出的雨污混接點中,超過70%來自這兩類單位。比如,汾西路、江楊南路路口的一個市政雨污混接點,每天約有1000立方米生活污水進入雨水管道;普陀區桃浦鎮綠楊路,一些路邊雨水井已油膩不堪,原因是沿街商鋪的租戶將餐飲污水直排入雨水管。

  白廷輝表示,上海已制定了《雨污混接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是計劃實施首年,將全面完成調查資料入庫和整治方案編制,基本完成市政混接點改造,並完成60%的企事業單位、沿街商戶混接整治;2019年,完成全部企事業單位、沿街商戶的混接整治;2020年底,基本完成上海雨污混接整治工作,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各類雨污混接問題中,居民小區內的雨污混接問題關注度最高,主要表現在陽臺立管洗衣污水、小區景觀換水等污水通過小區內雨水管道進入市政雨水管道。

  白廷輝説,近期上海花大力氣治理居民小區雨污混接問題,將重點落實資金配套和屬地責任,按照目前調查情況判斷,若全部混接小區採用徹底分流方式改造,預計改造費用超過200億元,主要將由各區財政承擔,市級資金將根據各區完成情況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

  由於工程浩大且各個住宅小區情況不同,具體治理過程不會一蹴而就,而是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有條件的小區將單獨開展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對暫無條件的小區,先在小區外建設截流設施,條件成熟時再實施內部分流改造。今年,上海計劃先完成480個小區的雨污分流改造。

  全面啟動劣V類水體整治攻堅戰

  經過一年多奮戰,上海實現了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水質有效提升的工作目標。從最新的第三方專業機構水質監測數據和群眾滿意度測評來看,納入整治的河道水質達標率為99%,公眾滿意度均在90%以上。同時,上海259個主要河流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59.1%,較2016年上升16.2個百分點,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但更艱巨的目標放在眼前: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升至78%、河湖水面率達10.1%。圍繞該目標,今年重點工作是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並以此為引領,全面啟動劣V類水體整治攻堅戰。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市委、市政府投入近140億元,實施了三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蘇州河干流全部消除黑臭,主要污染指標大幅好轉。只不過,目前蘇州河干支流水質尚未達到國家要求的V類水標準,幹流(中、上段)還存在防汛安全隱患,兩岸仍存在臟亂差等現象。

  白廷輝表示,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預計用三四年時間完成。屆時市民會有三方面直觀感受:首先是水更清,環境更好。本輪蘇州河整治範圍並不局限于蘇州河,還包括蘇州河兩翼85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2012條段中小河道(含36條主要支流),涉及12個區。通過沿岸拆違、工業企業治理等一系列措施,使該區域的水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是積水少了,更安全。在兩岸堤防達標建設的同時,上海將實施蘇州河段深層排水調蓄管道系統工程,並依託吳淞江工程,提升沿岸防汛排澇能力,設計暴雨標準提高到5年一遇,並能有效應對100年一遇的強降雨。

  第三,兩岸貫通,與水更親近。上海將逐步推進蘇州河兩岸公共岸線貫通。據住建委統計,外灘黃浦江河口至外環線的蘇州河中心城區兩岸共有約42公里岸線,目前有超過三成的岸線尚未貫通,中斷點主要原因有沿線支河流交匯、企業單位佔用岸線、居住小區佔用岸線、部分開發項目或綠地項目在建或待建。白廷輝透露,要解決上述中斷點,與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不太一樣,主要考慮蘇州河濱水區兩岸主要功能是居住,且承載大量的歷史風貌資源,不適合大拆大建,將集中更多精力在兩岸地塊的功能重塑和活化更新上。例如,辟建道路和綠化、新建跨河人行橋梁、改造防汛墻和親水準臺等,以漫步、跑步等休閒健身功能為主,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