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邁向世界級濱水區

2018-08-24 10:38:2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徵求意見稿出臺 “一江一河”邁向世界級濱水區 外灘將限制多種色彩大面積混搭使用,蘇州河將優化體驗實現臨水可見河

“一江一河”邁向世界級濱水區

製圖:王晨 金濤 資料來源:市規土局

  上海“一江一河”未來——

  黃浦江 “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

  ■色彩 外灘將限制多種色彩大面積混搭

  劃定黃浦江色彩管控分區。還要構建經典景觀體系,塑造優美的天際輪廓線。嚴控地區主要是歷史風貌區,明確色彩負面清單,限制多種色彩大面積混合搭配使用,比如外灘

  ■功能 三段兩中心構建城市核心功能帶

  將更具引領性的複合功能,根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發展需求、沿江各區段資源與發展態勢,在黃浦江沿岸形成“三段兩中心”的功能結構

  ■生態 濱江綠化構建貫穿城市生態廊道

  規劃世博文化公園等一批重要生態空間,構建“一帶、多片、多點、多廊”的濱江綠化結構,構建貫穿上海城市的生態廊道

  蘇州河 “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

  ■色彩 步移景異,塑造濱水畫面經典獨特

  凸顯“河窄、灣緊、橋多、樓密、路近”特色,塑造濱水畫面經典獨特。注重蘇州河前景—中景—背景的融合,讓視覺效果步移景異

  ■功能 更開放沿岸空間更富活力城市功能

  將成為更加開放的沿岸空間,實現中心城區段全線貫通,推進外環外吳淞江綠道建設。優化親水體驗,實現臨水可見河。中心城內其他區段體現城市品質,服務周邊居民

  ■生態 全流域水體治理,基本消除劣V類水

  根據規劃,蘇州河將對全流域進行水體治理,提升水質,基本消除劣V類水,打造更加綠色的生態環境

  邁向世界級濱水區,上海黃浦江、蘇州河規劃建設迎來關鍵節點。昨天,上海市規土局正式出臺《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地區建設規劃》公眾版,向公眾徵求意見,徵求時間為8月23日至9月22日。

  根據規劃目標,黃浦江、蘇州河將分別被打造成“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

  “定位不同,是因為‘一江一河’總體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水域寬度各不相同。”市規土局詳規處副處長伍攀峰表示,根據“上海2035”總體規劃要求,黃浦江、蘇州河將以更高站位謀求規劃升級,面向 2035,展望2050,按照最高標準,聚焦創新、人文、生態建設,並在城市色彩管理方面進行初步探索。

  輻射腹地,對標全球最高標準

  去年,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到2020年蘇州河42公里岸線也將基本貫通。但在《規劃》公眾版中,“一江一河”的建設規劃岸線又進行了延伸,而且輻射腹地。

  黃浦江規劃範圍包括黃浦江閔浦二橋至吳淞口的沿岸地區,河流長約61公里,進深約2公里至5公里,涉及寶山、楊浦、虹口、黃浦、徐匯、閔行、浦東、奉賢八個行政區,沿岸地區用地約200平方公里。根據規劃願景,黃浦江將成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間載體、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廳、具有宏觀尺度價值的生態廊道。

  蘇州河規劃範圍涉及蘇州河黃浦江河口至市域行政邊界線。其中,中心城段河流全長約21公里,包括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郊區段長約29公里,涉及嘉定、青浦、閔行。蘇州河的願景是成為多元功能複合的活力城區、尺度宜人有溫度的人文城區和生態效益最大化的綠色城區。

  參與規劃編制的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一江一河”規劃對標了大量全球一流城市的濱水區,如泰晤士河、芝加哥河,吸收了15分鐘生活圈、城市更新等設計理念。同時,“一江一河”在規劃中也對部分區域“留白”,為未來的城市發展留足空間。

  創新探索,分區進行色彩管理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城市色彩管理的相關指導文件,並在“一江一河”規劃中體現了初步成果,提出按照嚴控地區、重點地區、一般地區進行管理。

  黃浦江的空間景觀將塑造協調與活力並存的色彩環境,建立理性、感性、靈性並駕齊驅的價值導向。引導和諧與特色並存的黃浦江沿線色彩環境,劃示色彩分區,並與上海的城市規劃管理體系相銜接,劃定黃浦江色彩管控分區。還要構建經典景觀體系,塑造優美的天際輪廓線,建立曲折度、地標建築、韻律感、層次感、可見度、協調感組成的評價體系。

  嚴控地區主要是歷史風貌區,明確色彩負面清單,限制多種色彩大面積混合搭配使用,比如外灘;重點地區是具有可塑性,需重點關注和打造區段,在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階段就加入建築色彩設計引導要求,比如楊浦濱江中北段;還有一般地區,現狀理想的要加強現狀色彩保護,部分色彩不協調的建築表皮進行微型整治改造。大面積居住、工業區等非視覺聚焦地區,也以色彩協調為主。

  據悉,蘇州河在色彩管理的基礎上,還要凸顯“河窄、灣緊、橋多、樓密、路近”特色,塑造濱水畫面經典獨特。注重蘇州河前景—中景—背景的融合,讓視覺效果步移景異。

  黃浦江構建城市核心功能帶

  根據規劃,黃浦江將更具引領性的複合功能,根據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發展需求、沿江各區段資源與發展態勢,在黃浦江沿岸形成“三段兩中心”的功能結構。

  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為核心段,集中承載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創新等核心功能的引領性區域,並提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共活動空間。徐浦大橋至閔浦二橋為上游段,以生態為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並依託戰略預留區域培育創新功能。吳淞口至楊浦大橋為下游段,基於港區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創新功能,強化生態與公共功能的融合。

  同時,以陸家嘴—外灘—北外灘地區為核心,進一步集聚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總部商務等全球城市功能。重點打造世博—徐匯濱江地區的文化功能核心區,引領創新、創意、文化等全球城市功能集聚。

  深入挖掘各區段的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差異化培育特色産業功能定位,構建集合上海未來尖端生産力的城市核心功能帶,打造金融貿易、創新基地、文化地標、旅遊特色品牌等。

  黃浦江既是更有活力的公共空間,也是更加綠色低碳的生態體系:規劃世博文化公園等一批重要生態空間,預控大型濱水結構綠地,增加規劃公共綠地;構建“一帶、多片、多點、多廊”的濱江綠化結構,構建貫穿上海城市的生態廊道;注重植物科學配置,豐富濱水景觀,提高綠化品質,改善腹地街坊的綠化容量;構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體系,指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未來,黃浦江將深度挖掘歷史資源,多元方式活化利用,策劃文化線路串聯濱江歷史文化遺産與腹地的公共活動節點,打造成更具歷史積澱的人文水岸。

  蘇州河優化體驗臨水可見河

  蘇州河將成為更加開放的沿岸空間,實現中心城區段全線貫通,推進外環外吳淞江綠道建設。根據腹地條件差異,通過整體抬高濱河道路、多級防汛墻、親水準臺或緩坡、局部抬高臨河空間、美化防汛墻、降低超標防汛墻等方法,優化親水體驗,實現臨水可見河。同時,推進跨河橋梁建設,將沿岸慢行縫合,並結合貫通步道增加公共空間。

  蘇州河還會有更富活力的城市功能:內環內東段是中央活動區範圍,打造高品質公共功能;中心城內其他區段體現城市品質,服務周邊居民;外環外區段定位生態廊道,實現保育休閒遊憩功能。規劃劃定蘇河灣、北京東路、M50創意園、長風西片區、臨空商務園區五個重點轉型提升區,引入文化、創新、科研、生活服務等功能,同時新增7處旅遊碼頭。

  根據規劃,蘇州河將對全流域進行水體治理,提升水質,基本消除劣V類水,打造更加綠色的生態環境。通過推進沿岸生態空間建設、運用綠色低碳技術,建設綠色生態的示範段。

  拓展聚焦保護對象,重點加強對於里弄建築和工業遺産的保護利用;活化利用四行倉庫分庫、福新麵粉廠等歷史建築,植入公共功能;佈局多層次文化高教設施等,將把蘇州河打造成更具內涵的文化水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