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2017-08-25 14:00:26|來源:大河網|編輯:萬慶麗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大河網訊:仰韶文化時期人類是如何生活的?為何在黃河和伊洛河交匯處會出現大型聚落遺址?形象逼真的獸牙“蠶”雕又説明瞭什麼問題?8月24日上午,“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近百位考古專家學者走進了位於鞏義市境內的仰韶中晚期大型聚落遺址——雙槐樹遺址,共同探討研究5300年前的中國文明。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出土大量彩陶製品 仰韶文化鼎盛繁榮之地

  這處遺址位於黃河南岸兩公里、伊洛河東四公里,鞏義市河洛鎮雙槐樹村南的高臺上,經文物部門系統調查和大規模勘探,已確定該遺址現存面積達117萬平方米。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據雙槐樹遺址考古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遺址重點考古發掘3000余平方米。重要發現有三重仰韶文化大型環壕,一處大型夯土遺跡,兩處仰韶文化墓地,一處大型房址分佈區,13處器物豐富或特殊的祭祀坑;同時還發現有灰坑600多處,木骨房基20多座,窯址6處。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據悉,該遺址發現有大量仰韶時期文物標本,常見器形盆、罐、鼎、豆、缽、小口尖底瓶等。其中還有多件仰韶文化晚期完整的精美彩陶,器物較其他遺址同類器形制大、規格高,説明雙槐樹遺址在當時佔據的重要地位。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獸牙“蠶”雕 迄今發現最早的蠶雕藝術品

  雙槐樹遺址出土的獸牙“蠶”雕,造型準確做工精緻,腹足、胸足、頭部組合明晰,和現代的家蠶極為相似。依據現有的考古學材料看,應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成蠶雕刻藝術品,也有專家稱,説明那時候的人類已經開始研究絲織品了。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大河網記者在灰坑旁看到,裸露出來的人體和馬的骨骸,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教授張居仲介紹,“從甕棺、墓相來看,動物的屍骸和挖掘出來的部分彩陶製品應該主要是用於祭祀和陪葬的”。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張教授曾發掘過的賈湖遺址被評為20世紀全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他戲稱,“我們其實就是在‘垃圾坑’裏探尋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啊!”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張教授所指之處即為黃河和伊洛河交匯之地

  依水而居 三重環壕 初具國家形態

  雙槐樹遺址距離黃河兩公里,伊洛河四公里,兩河交匯處清晰可見。遺址又分內、中、外三重環壕。目前,內壕、中壕南段以及東西兩段保存較好,北段部分區域破壞較嚴重,僅有少部分殘存,不過在北邊斷崖上多處可見環壕剖面。外環壕南段保存較好。內壕壕溝口部被龍山早期堆積疊壓,包含以仰韶文化晚期遺存為主,最底部存有少量仰韶中期陶片。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據現場專家分析,如此宏大的三重環壕保護的居住地已經初具國家形態,説明當時生活的人類已經有了良好的護城水系。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告訴記者,古人選擇依水而居是世界通行的法則,後來根據自然學科的研究發現,在水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往往是雷電高發區,當然和高原地帶容易傷人的雷電不同。雷電多空氣裏面的氮容易轉化為化肥,化肥多導致水草多土地豐美。古人認為水草豐美可以促進人口增長,所以便選擇在這裡生活。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外壕的清晰剖面

  中原文明最大的優勢是連續性

  顧萬發評價中原文明超越其他地區考古學文化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它的連續性,從舊石器時代到新時期時代,都能在中原找到遺址,這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是很難得的。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雙槐樹遺址位於鞏義花地嘴遺址的對面,附近還有天中書院、河洛書院,歷史上是人文薈萃之地。曾有文獻密集地記載,説此地是黃帝修壇、大禹得賜之地,堪稱中華文明的盛地,包括周圍三平方公里的基岩,黃河伊洛河在此交陣,有諸多遺跡出現。

【輪播圖】中國最早蠶雕藝術品在這裡出土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的重要新石器時代文化。1921年,它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故被稱為“仰韶文化”,這一時期距今已有5000年至7000年,揭示了中國遠古時期的存在。 (記者 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