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工業區轉向充滿活力的設計小鎮,在城市副中心張家灣鎮,這片熱土正經歷巨變。繼今年新增註冊企業40家、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後,張家灣設計小鎮的景觀環境提升工程也陸續完工,繁花大道、林蔭小路、口袋公園等在上半年相繼亮相,展現張家灣活力多彩的新風貌。
繁花大道的主幹道梧桐路進行綠化提升。記者 白繼開攝
未來設計園旁邊新添的口袋公園。記者 白繼開攝
每年春季觀花海
建設“設計小鎮、智慧小鎮、活力小鎮”是北京市賦予張家灣設計小鎮的總體定位。今年一季度,全球知名外資建築設計企業楷亞銳衡建築設計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專注元宇宙産業發展的知名企業藍色宇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山魈映畫視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繼入駐。銅牛廠房升級為未來設計園,北泡輕鋼改造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一期即將交付,一座首都設計領域的新地標正在城市副中心崛起。
“本次啟動的景觀升級改造工程主要集中在這些標誌性園區附近,包括梧桐路環島及梧桐路綠化提升、合歡北路道路提升、鳳桐路景觀提升以及銅牛地塊綠地景觀提升。項目總投資約2500萬元,目前各項工程正在收尾階段,即將實現整體亮相。”張家灣設計小鎮專班重點項目組工作人員劉兵介紹。
其中,梧桐路是繁花大道的主幹道,行走在道旁的林蔭小路上,既有的銀杏、法桐、油松、紫葉李與新栽的海棠、櫻花、碧桃、玉蘭等形成綠色和彩色的交相輝映。樹下是層層疊疊的植被景觀,從黃楊、鳶尾、紅瑞木到狼尾草、月季花、沙地柏等應有盡有,形成了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
“海棠我們選取了‘絢麗’‘春雪’兩個品種,它們的花瓣粉紅、色彩絢爛,開花密度更高,每年春季可以呈現一片花海。”設計方負責人張雪梅介紹,“道路鋪裝我們設計了明亮顏色的組合,其中藍色代表漕運文化,黃色代表設計及工業文化,突出小鎮創意設計定位。”
與梧桐路相連的鳳桐路則設計為“窄路林蔭”,根據道路不同路寬分為東段、中段、西段。東側較寬處設置休閒空間,與人行道相銜接;西側較窄處只保留通行功能,保證整條道路綠化與通行功能的雙重延續,同時又局部敞開形成開闔交替的空間體驗。
油松“伸手”迎客來
不僅僅是時尚活力的設計小鎮,張家灣同時還是擁有千年曆史的漕運古鎮,作為京杭大運河北側重要的漕運碼頭,這裡素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文學巨匠曹雪芹與張家灣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據文獻記載,曹家在張家灣曾有田地和當鋪,1992年,曹雪芹墓葬石刻也是在張家灣出土的。
因此,在梧桐路與京塘路路口處的交通環島上,張家灣設計小鎮特意將這個進入小鎮的主入口打造成一個名為“凝聚”的景觀節點,融入科技元素、文化內涵和園林設計等,將過去破舊的環島改造成設計小鎮的門臉和標誌性景觀。
其中,立體花壇3棵修剪成型的松樹,探出俊俏的枝頭,如同伸出手來歡迎八方來客。“設計小鎮”四個白色大字點綴其間,營造出樸素低調同時頗具辨識度的藝術效果,智慧大屏上可實時顯示小鎮的天氣、環境、交通等數據。花壇中還加入了層層疊疊的紅色工業銹板,上面繪有白色風帆圖案,點綴以波浪條紋,展現歷史上商賈雲集、漕運發達的歷史盛景。
“在景觀環境設計中,不僅要營造活力創新的創意辦公型公共空間,我們還在其中融入漕運、運河等元素,形成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的交融並進。我們將這些創意匯集在一起,取名‘凝聚’,開門見山地將張家灣設計小鎮呈現出來。”張雪梅説,“我們還用立體花壇來表現張家灣漕運文化、工業文化以及未來設計文化,寓意張家灣是多重文化類型的凝聚,同時還將廣泛凝聚設計人才、科技企業、智慧場景等等。”
新添小而美口袋公園
本次景觀提升還將為張家灣設計小鎮新添一處口袋公園,項目位於銅牛地塊的西北側,緊鄰未來設計園園區。公園結合園區現狀辦公樓和改造廠房,增加了綠地和活動場地,優化園區配套環境,打造城野交融、新老相映、清新怡人、多元時尚的小而美公園。
在公園前期勘測中,設計師意外地發現公園的長寬比例非常符合黃金分割比例,依據“黃金螺旋”線,設計人員設計開發出了公園內的林蔭步道。
這條步道串聯起公園內的若干主要景點,包括設計之心、智慧廣場、文化記憶、創意秘境、觀影臺地等。其中,智慧廣場與公園南側廠房外立面改造而成的裸眼3D螢幕一起,將為各類展會、路演提供炫酷的數字化活動場地。
(北京日報記者 孫雲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