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  |  2022-06-22 09:00:04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中軸線-永定門 許曉平攝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東四花友匯-衚同景色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東二環商務區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草廠衚同景觀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王府井大街

“崇文爭先”引領核心區高品質發展

三里河美景

  深入落實核心區“控規”,積極投身“四個中心”建設,在高品質推動老城復興發展的道路上,蘊含新時代生機活力的東城行穩致遠。

  五年來,在黨中央和市委堅強領導下,東城立足核心區功能定位,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全力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五年來,東城全面落實“崇文爭先”理念,推動文化賦能城市發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果。

  五年來,東城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治理,加強老城保護與復興,文化東城、活力東城、精緻東城、創新東城、幸福東城結下纍纍碩果。

  面向未來,新跨越的軒昂氣勢正在積蓄。

  今天的東城正在加速“崇文爭先”,做實“六字文章”,以“趕考”狀態,直面挑戰,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把東城建設成為保障更有力、文化更多彩、經濟更繁榮、社會更和諧、環境更優美、人民更幸福的和諧宜居首善之區。

  堅守首善定位:全力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過去五年,東城區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核心區控規為依據,正確處理好“都”與“城”、“舍”與“得”、“質”與“量”的辯證關係,不斷增強“四個服務”意識。

  黨的十九大、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過去五年,東城堅持把服務保障首都功能作為核心區工作的第一要義,為圓滿完成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為服務國家和首都工作大局作出了應有貢獻。

  新版北京城市總規明確提出,首都核心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是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文脈豐厚的東城,是“都”與“城”關係表現集中的區域。長期以來,東城區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把“城”的發展寓于“都”的功能之中。

  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脊梁。過去五年,推動中軸線申遺保護,東城大力推進街區更新、文物騰退修繕和環境整治提升,履行好老城保護與復興的歷史責任。

  一間房,一共16.6平方米,住著一家人,安全隱患突出。這是過去40多年中,老楊在天壇簡易樓裏的居住環境。與他一樣處境的2000余戶居民,在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中,共同迎來了新生活。

  如今,周邊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同時,被遮擋了半個多世紀的部分天壇老壇墻露出真容。未來,這裡將恢復北京天壇世界文化遺産的歷史風貌,同太廟、故宮等一起助力中軸線申遺。

  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老城保護復興全面推進:太廟、社稷壇等文物騰退,推進皇史宬、曹雪芹故居開放利用,完成鐘鼓樓保護修繕和北大紅樓周邊綜合整治……近年來,東城區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穩步推進中軸線上重點項目建設,依託轄區內的中軸線周邊文化資源,以“中軸攬勝 文潤東城”為主題,組織策劃開展“中軸線上”系列文化活動,生動講好“中軸故事”。

  堅守首善定位,東城區深入做好“四個服務”,全力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全面增強政治保障力,做好社會秩序“靖”字文章,推動政治保障力提升,實現社會秩序井然、政治安全可靠。

  做好“凈”字文章,推動環境親和力提升。東城區將緊扣“兩軸(長安街和中軸線)、一城(北京老城)、一環(沿二環路的文化景觀環線)”的首都功能核心區骨架,深入推進“疏整促”,做好城市品質“凈”字文章,實現環境精緻凈美、城市舒朗宜居。

  推動鐘鼓樓緊鄰地區綜合整治,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完成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東四、南鑼等街區“慢下來、靜下來”……

  藍圖已然繪就,一個展現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首都核心區即將拉開帷幕。

  錨定國際一流:積極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故宮以東,積澱著深厚的古都文化。作為新時代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賦予了東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故宮、王府井、隆福寺,這個在東城版圖上構成三角形的區域,正在構建“文化金三角”。

  過去五年,首都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對東城發展提出新要求。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東城區推動歷史文脈與城市發展融榮共生,積極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大國首都建設。“崇文爭先”理念應運而生。

  “崇文”就是發揮東城文化優勢,增強文化軟實力並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城區建設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與精神支撐;“爭先”就是各項工作走在前列,以文化塑形象、增動力、提品質,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首善之區。

  錨定國際一流,“文化金三角”已初露芳容。約1.5公里半徑範圍內,既可領略故宮的皇家風範,也可到國際化消費地標王府井“買買買”,還可到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隆福寺享受“文化盛宴”,“文化金三角”讓人們在古都文明與現代文化的交相輝映中盡享美好。

  隆福寺街區,是北京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步入其中,很難想像這些沒有圍墻、復古時尚的建築曾是商場倉庫、食堂、配電樓。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提香、拉斐爾……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出現在木木美術館太空感的銀色外墻上。隆福大廈頂層四合院,紅墻、黃瓦、綠松盡顯皇家氣派。

  隆福寺只是個縮影。近年來,利用老城中心疏解騰退的老舊廠房,東城區引入空間佔用少、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文創企業,騰籠換鳥,培育出42處“衚同裏的創意工廠”。2020年以來,東城區文創園人均、地均文化産值連續保持全市第一。

  文化、金融、信息服務,三大主導産業的集聚效應在東城不斷凸顯,金融業增加值穩居各産業之首,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果。2019年,東城區被正式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創建區。2021年,又獲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化産業地均收入穩居全市首位。東城園地均産出穩居中關村示範區各分園首位。完成隆福寺商圈一期改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窗口效應更加明顯。

  奮進新征程,東城區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動文化影響力提升,確保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營造崇文尚禮的城市新風。把“文化+”作為重要引擎,推動文化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發揮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輻射帶動效應,建成綜合性文化融合發展新地標。推動“衚同裏的創意工廠”改造升級,打造大磨坊文創園、雪蓮亮點文創園、祿米倉新視聽創意中心等“文化+”産業園區。建設“故宮以東”品牌孵化基地,打造“故宮以東”IP形象和文商旅融合生態圈。

  充分發揮文化的牽引和支撐作用,努力探索文化引領城市發展的創新實踐,東城區持續做好産業發展“勁”字文章,推動區域生産力提升,確保主導産業扛起大梁、新興産業錦上添花,形成強大經濟動能。堅持以文化為底色、以金融為引擎、以數字經濟為引領,賦能服務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産業。推進重點商圈與新消費品牌孵化、老字號品牌聯動發展,打造南鑼、前門地區京味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讓老商街叫好又叫座。

  立足首善,錨定一流。高品質發展闊步向前。

  永葆為民初心:在幹事創業中綻放生命華彩

  以往上廁所,頂風冒雪奔衚同口,汛期下雨還得蹚水進出院兒;如今新居裏有戶廁方便衛生,連綿雨水落地淌走,青磚地乾乾淨淨。在雨兒衚同30號院住了大半輩子,年過七旬的崇寶財説:“這幾年,我家生活翻天覆地!”

  近年來,東城區把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落腳點,以南鑼鼓巷地區雨兒、帽兒、蓑衣、福祥四條衚同為試點,通過“申請式騰退”的創新政策,對一批院落進行騰退改造,走出了一條統籌老城保護和民生改善的新路。

  如今,雨兒衚同30號院成為一座散發古韻、新老共生的“共生院”:小院裏,“槐香客廳”“議商暖閣”“值年小站”“文馨書館”“琢玉學堂”植入五大服務功能,居民們在此讀書、看報、議事、開展文化活動;而裏院的崇寶財家,外觀還是老四合院特有的古韻,室內卻是一應俱全的現代設施:斷橋鋁門、透風紗門兩道門安全實用,白墻地磚乾淨整潔,廚房衛生間方便衛生,“又敞亮又方便,住著倍兒痛快!”崇寶財説。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長期以來,東城區始終堅持高標準、精細化,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以“繡花”功夫推動發展成果人人共享——

  實施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改革,探索形成了“小院議事廳”“小巷管家”“社區專員”“東城社工”等鮮活的基層治理經驗。

  建設提升各類生活性服務業網點,品牌連鎖化率穩步提高,八項基本便民服務商業網點社區覆蓋率持續保持100%,越來越多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便利生活。

  全區4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部實現社會化運營,建成“醫養結合”等特色社區養老驛站,充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以建設“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為契機,深入推動“體産”“體教”“體醫”融合,助力全民健身事業發展。衚同迷你馬拉松、全民健身賽事等各項體育活動累計吸引群眾十余萬人次參與。

  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發展的首要目標,東城區致力於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發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在社區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區238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17個街道168個社區居委會無縫對接,打造由社區組織、家庭醫生團隊、功能社區和社區居民組成的社區健康網格。建成醫聯體12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

  45對深度聯盟、13所新九年一貫制學校、8條優質教育資源帶、7個教育集團,東城區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實現校際、學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教育綜合改革的成果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2.1平方米,萬人擁有實體書店1.94個,設施指標均列全市第一;“十分鐘文化圈”讓居民不出衚同就能享受內容豐富、形態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産品……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持續改善民生貫穿未來規劃,東城區圍繞“靜”字做文章,緊扣“七有”目標和“五性”需求,全面增強社會凝聚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寧,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共融。

  在東城的民生藍本上,一串串設想夯實民生基礎——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實施穩妥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加快“三老”改造,啟動130棟直管公房簡易樓騰退,完成32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居住環境改善。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東城區圍繞“競”字做文章,推動隊伍戰鬥力提升。新的征程已開啟,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將奔赴新的考場。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砥礪蓬勃向上的朝氣,激揚劈波斬浪的勇氣,自告奮勇、義無反顧,心繫萬家燈火、情牽百姓憂樂,在熱火朝天地幹事創業中綻放生命華彩。

  擘畫藍圖啟新程,乘勢奮進譜新篇。面向未來,東城區將立足核心區功能定位,以百折不撓的韌勁、鍥而不捨的執著和永不言敗的自信,不斷書寫東城發展嶄新篇章,奮力推動國際一流和諧宜居的新時代首都核心區建設邁上新臺階。(北京日報記者 李瑤)

  百姓説變化

  朱茂錦 (前門街道草廠社區居民)

  我今年75歲,從小生在四合院、長在衚同裏。作為草廠老住戶,要説最近這幾年的新生活,如果用倆字形容,那就是“愜意”!

  就説以前最讓我頭疼的採暖吧。最早家裏燒飯、取暖靠的是煤塊、煤球、蜂窩煤,一添煤全是煙,又臟又危險。後來“煤改氣”,家家戶戶燒上了天然氣,屋裏屋外乾淨多了。2017年,再上一個臺階,實行了“氣改電”,電採暖、電廚房,不僅乾淨利落了,而且實行峰谷電價、價格實惠,尤其冬天採暖旺季,夜裏燒、白天用,非常節能。

  除了屋內,還有院外。以前頭頂是蜘蛛網一樣的電線,腳下是坑坑洼洼的地面。最讓大夥兒撓頭的是衚同公廁,當時咱老百姓開玩笑説:聞著味兒就去了。

  2017年,草廠衚同全面改造,眼瞅著變了:衚同地面平整了,架空線入地了,院落立面用老工藝重新修繕了,空調外機隱形了、燈柱成景觀了,公廁全部通水清潔……雖然我住的是上百年曆史的老衚同,但享受的是像樓房住戶一樣的現代生活!

  讓大夥兒津津樂道的變化還多著呢:草廠周邊配套了主食廚房、微風市集、雜貨舖、美發店等生活設施,出門1公里範圍內,柴米油鹽基本都能辦齊;衚同旁邊,消失許久的三里河水系回來了,小河彎彎曲曲地穿過街巷,一到春夏,滿眼詩情畫意……

  我期待著,我們的老衚同還將繼續煥發生機,新生活越過越美!

  基層築堡壘

  完善社區治理體系 辦好群眾身邊事

  初春的東城,乍暖還寒。入夜,東直門北小街3號院內,黨員聞超正挨家挨戶為居民送去大米、雞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

  今年三月,因涉及疫情,北小街3號院及其周邊部分衚同被劃入封控區、管控區。北新橋街道第一時間成立前線指揮部臨時黨委,聞超與其他6名同事迅速集結,組成“黨員突擊隊”,連夜進駐服務居民。

  在核心城區的平房院中設置封控區與管控區,北小街3號院是首例。這個面積3000平方米的大雜院,共有居民91戶、198人。與樓房不同,平房院面積大、居民戶數多,廁所、廚房大都在屋外,這些都讓封控工作面臨挑戰。

  面對難題,“黨員突擊隊”不光有衝鋒在前的擔當,更創新工作方法,發揮了高效的治理智慧。一張圖紙上,封控、管控區一目了然,各家各戶的典型信息密密麻麻標注在上面。“這是我們的大數據,根據這張圖和手頭的臺賬手冊,我們能精準地掌握每一戶的位置、情況和生活需求等。”聞超介紹,有了“一圖一冊”,這個核心區首例封管控區的工作很快捋順。

  “民情日記”記錄居民需求、設臨時廁所一次一消殺……在臨時黨委的統籌帶領和黨員的衝鋒堅守下,封控管控區的居民日常生活得到良好保障。

  長期以來,東城區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東城區委第一時間動員部署,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決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把黨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組織優勢。

  在全市率先推動2200余名機關幹部下沉;率先實現所有小區封閉式管理;100余個臨時黨支部設在戰“疫”前線;14017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哪有疫情,哪就有黨組織的堅強有力領導,哪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戰“疫”時刻,一個個基層紅色因子被迅速“激活”。群團組織、駐區單位、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堅持黨建引領、心手相連,共同繪就了東城抗疫“群英譜”。

  不僅是戰“疫”一線,在東城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都能看到熠熠生輝的黨旗高高飄揚。在天壇、望壇棚改等重大項目啟動時,同步成立臨時黨組織;在“百街千巷”環境整治中,把黨組織建在街巷裏;在接訴即辦的工作現場,也少不了黨組織凝聚作用的發揮……現在,支部建在一線、幹部在一線鍛鍊已經成為“東城共識”。

  為創新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東城區率先開展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出臺首個區級“吹哨報到”實施意見,構建起黨建引領的工作機制,先後選派百餘名優秀正科實職幹部擔任“社區專員”,發揮著街道與社區之間的“聯絡員”、黨和政府政策的“宣傳員”、社區工作的“指導員”、居民群眾的“服務員”、城市治理的“監督員”的重要作用。

  通過黨建引領,東城區不斷完善社區黨委領導、居委會主體、多元參與的社區治理體系,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以打造“東城社工”品牌為著力點,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創新的新路徑,也在全區激活了各方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與此同時,東城區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的重要指標,積極抓好兩個“關鍵小事”,探索形成了“小院議事廳”“週末衛生大掃除”“小巷管家”“局包社區”等一批在全市推廣的“東城經驗”。

  黨史學習教育中,東城區圍繞“五個東城”惠民生、“有一辦一”辦實事、“接訴即辦”解難題、“未訴先辦”紓民憂、“黨旗飄揚”暖民心五大方面,在全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號召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領導幹部以及廣大黨員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強大動力。依託“黨史e起學”微信小程式,全區17個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線上線下徵集辦理完成千余個“微心願”,實現滿意率100%。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解決好,就是最大的“為群眾辦實事”。以黨建引領凝心聚力、成風化人,廣泛動員各方力量投身美好家園建設,新時代的東城,正在更加奮發有為地踐行初心使命,始終不渝為百姓謀幸福,全方位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北京日報記者 李瑤)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