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出爐。2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意見》敲定了2020年兩大重點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提出持續抓好農業穩産保供和農民增收,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圍繞上述內容,《意見》提出了27條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完成這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還有一些最後的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還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須補上。
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意見》強調全面完成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等。
“按照現行標準,目前預計還有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不少分佈在深度貧困地區,要攻下最後的脫貧壁壘,讓沒有脫貧的人如期脫貧,相關政策和資源支持需要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與此同時,要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中國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在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方面,《意見》提出,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準,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品質,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等。
李國祥指出,“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仍主要集中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目前城鄉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依然明顯,農業地區在公共衛生等方面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補短板任務,重點是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是完成現代化的短板。因此,補短板必須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和‘一刀切’。”韓長賦説。
圍繞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意見》在穩定糧食生産、加快恢復生豬生産、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發展富民鄉村産業、穩定農民工就業等多方面列出細化舉措。
2月4日,山東提出了包括降低企業擔保費率、加強應急轉貸基金使用以及實施貸款風險補償在內的20條中小企業支持政策。此前,上海、北京也相繼推出延長社會保險費徵收期等政策,並強調加大對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和補貼。
在政策引領下,銀行、地産等行業也積極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減負。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渤海銀行等多家銀行對湖北省內普惠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在現有利率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網商銀行針對150萬湖北小店和正在抗擊疫情的30萬醫藥類小店,不抽貸不斷貸,並將利息下調10%。萬達、保利、寶龍、東原、龍光、禹洲等房企旗下商業紛紛表示將對中小租戶減免租金。
業內人士預期,短期內還將有多地持續跟進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建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精準發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表示,與2003年非典時期舉措相似,政府可為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減免或者緩徵稅費,同時縮減政府其他開支,用於救助中小企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特別是要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支持,鼓勵中小銀行進一步服務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民營和小微企業。
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流動性投放。由於部分中小企業直接從金融體系獲得融資途徑有限,也要營造更為寬鬆的融資環境,整體環境改善後,中小企業就會從中受益。
盛松成表示,應高度重視此次疫情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和就業的影響,避免“一刀切”式過度干預而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鼓勵員工在家遠程辦公,而不是讓經濟更長時間地處於“休克”的狀態,從而抵消財政、貨幣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的效果。他表示,只要各項政策和措施得當,這次疫情衝擊應該是短期的和可控的。(經濟參考報 記者 班娟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