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福州閩侯青口汽車工業園衝刺千億産值
    福州閩侯青口汽車工業園區332家規上企業産值達650億元,其中汽車産業作為主導板塊,實現産值516億元。目前,園區已形成覆蓋整車製造、零部件配套、汽車服務的全産業鏈體系。
  • 福州連江東升村:創造遠洋漁業“船”奇
    早在30多年前,連江琯頭鎮東升村的村民便遠赴印尼海域捕魚,拉開了福州民營遠洋漁業發展的帷幕,並獲評全省“明星村”。近日,記者來到這裡探秘東升“船”奇。
  • 從山間到舌尖,白沙鎮不僅打通了深山好油走向廣闊市場的路徑,更讓“藿溪油禮”這個帶著鄉土氣息的品牌成為白沙鎮油茶産業的“金字招牌”。
  • 從山海間的非遺盛宴到石化産業的全球連結,從湄洲灣南岸的萬噸巨輪到跨境電商的海外新倉,泉港以“鏈式思維”串山海、融産業、通內外,譜寫了內外貿高品質發展的奮進樂章。
  • 一年來,集美區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足的幹勁,在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美好生活等領域攻堅突破,將殷殷囑託轉化為一幅幅宜業宜居的生動圖景。
  • 預計到2026年,福州數字化全面賦能取得明顯成效,在政府效能、公共服務、民生福祉、社會治理等核心領域打造一批標誌性應用成果。
  • 今年以來,洛江區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發展“美麗經濟”為主線,依託市級“一縣一溪一特色”項目,通過農文旅深度融合拓展生態價值轉化通道,著力打造示範性田園風光帶,取得階段性成效。
  • 從盛況空前的龍舟賽到持續走熱的皮划艇,從湖畔的非遺展演到深植於民的孝道民俗,涵江正以水為筆,繪就一幅生態、業態、文態“三態融合”的新畫卷。
  • “十四五”以來,福建省接待旅遊總人數、遊客旅遊總花費分別年均增長16.8%、19.5%;接待入境旅遊人數近365萬人次,居全國第6位。
  • “六廊十一環多支”旅遊公路將實現全省所有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全覆蓋,連接78個縣級行政單元、469個鄉鎮節點、52個動車站、48個旅遊客運碼頭、81個省級及以上經濟開發區。
  • 福馬“小三通”暑期客流量破2萬人次
    隨著福州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試第二批政策的落地,福馬兩地人員交往更熱絡,經貿合作更密切,文化交流更頻繁。
  • 福建:鄉建鄉創 一場田園追夢
    在田園追夢中,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了“我是誰,我從哪來”的答案;在鄉村振興中,越來越多的“福建樣本”提供了“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 福建:雜交水稻制種上演“機器總動員”
    眼下,福建晚制雜交水稻種子收穫已進入尾聲。記者走進一片片孕育希望的制種田,看全國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總産量、畝産“三料冠軍”,如何上演“機器總動員”。
  • “AI”拼才會贏 福建開啟“數字絲路”新征程
    昔日,閩商以“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在山海之中開闢通途,用帆影織就了橫跨大洋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福建企業正以“‘AI’拼才會贏”的新姿態,在AI浪潮中開啟波瀾壯闊的“數字絲路”新征程。
  • 回望“十四五”,福州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步伐清晰可見:從繁華的城區到崛起的新城,再到廣袤的鄉村,優質教育資源加速集聚,夯實現代化國際城市民生之基。
  • 近年來,南安緊緊圍繞“建設全省一流教育強市”目標,以資源均衡為基、以育人創新為魂、以多元發展為徑,系統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走出了一條從“學有所教”邁向“學有優教”的高品質發展路徑。
  • 10月28日,閩清縣人工智能發展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全省首個人工智能發展中心,是閩清縣搶抓數字經濟浪潮的關鍵舉措,更是閩清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縣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當前,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傳統要素紅利正逐漸減弱,一道關乎未來的“時代之問”清晰迫切:民營企業如何突破技術“卡脖子”之困,在創新驅動的高品質發展道路上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 三明將樂:點亮的 不只是青山綠水
    守護青山綠水、發展生態産業,不僅是城市的發展路徑,更是百姓的日常實踐與共同信念。將樂人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努力,書寫著從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鮮活故事。
  • 南平:改革創新 “綠”能澎湃
    立足“綠”的優勢,南平明確目標任務:打造綠色産業發展高地、新時代山區深化改革先鋒、生態文化旅遊産業對臺合作品牌、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樣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標杆、生態文明建設典範。
  • 一年來,包括下潭尾在內的廈門333平方公里藍色版圖,在生態與經濟的同頻共振中,正不斷發生令人矚目的改變。
  • 憑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稟賦,周寧縣充分挖掘水生態、水文化、水景觀等資源,把生態“好水”變發展“活水”,探索出一條“以水為媒、生態富民”的發展新路,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 8月27日,全國首個河湖生態産品交易平臺——福建省(泉州)河湖生態産品交易平臺在永春縣投用,是福建在探索水生態資源市場化、價值化、數字化運營上的創新成果,打通“生態資源—生態資産—生態資本”轉化通道。
  • 近年來,漳州薌城區天寶鎮將河道污染治理與景區建設深度捆綁,形成共享共治的河道長效管護機制。昔日“臭水溝”,終於蝶變成今朝“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