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擬連通青草沙水庫和陳行水庫

2017-06-21 22:10:3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擬連通青草沙水庫和陳行水庫 水質提升供水更安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為進一步保障上海市供水安全和提升水源原水品質,上海擬將連通青草沙水庫和陳行水庫。日前,記者從主要負責上海四大水源地水庫的設計單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三峽上海院”)獲悉,為應對各種突發水污染事件,上海或將打造一條連接青草沙與陳行兩大水庫的江底隧道,讓陳行水庫有更多取水口,盤活兩座水庫之間的資源。

  “上海尋水之路已有100多年,最早,城市居民主要是就近在黃浦江、蘇州河取水,以明礬澄清進行凈化;1987年後,因為黃浦江中下游水質惡化,取水點逐步上移;第三階段,以位於長興島的青草沙水庫為代表,上海逐漸轉向自長江引水,結束了以黃浦江為單一水源的歷史。”中國三峽上海院董事長、總經理石小強介紹道,如今,上海超過七成飲用水來自長江,已建成四大水源地,形成“兩江並舉、多源互補”的供水格局。

  “因為長江河口河床演變、潮流條件等自然條件極其複雜,影響青草沙水庫建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石小強回憶道,最關鍵的當屬水庫堤壩主龍口截流合攏。設計人員創新研發了潮汐河口大型龍口合攏工藝,包括型鋼框籠安放、拋石截流、土方閉氣等。2009年1月2日23時33分,6萬多方石料準確拋入先期已安放就位的框籠中,寬達800米的主龍口實現全線截流。

  如今,形似中華鱘的青草沙水庫鑲嵌在長江口,圍起了近10個西湖容量的長江水。站在堤岸上遠眺,堤內的青草沙之水碧波盪漾,堤外的長江之水滾滾東流,江水之色對比鮮明。中國三峽上海院總工程師陸忠民介紹道,水庫的進水口到輸水口約有20公里的距離,長江水進入水庫後,流速緩慢,經過泥沙吸附沉積等作用讓水庫內的水體逐漸清澄。

  “青草沙水庫的建成改變了上海市主要依靠黃浦江取水的歷史,成為上海市的主要原水水源地。作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江心河口水庫、國內潮汐河口地區最大的蓄淡避鹹水庫,青草沙水庫惠及1300多萬上海市民。”中國三峽上海院項目經理吳彩娥補充道,水庫運行管理單位還採取了諸多優化水庫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比如在水庫中引入大量植物和微生物,同時投放花鰱、白鰱等攝食藻類的魚苗,有效阻截水體泥沙,吸收水體中的N、P營養鹽,降低水體中的營養鹽含量;抑制濱岸帶夏秋季節藍藻藻類生長。

  未來,青草沙水庫的中央沙庫區,通過江底隧道和陳行水庫貫通,將大大提升陳行水庫的供水能力;一旦遇到長江上游污染影響,可以幫助兩大水庫切換取水點,保障供水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