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療幫扶遵義留下“帶不走的財富”

2018-07-04 13:57:0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十家三甲醫院40余名專家將優質醫療服務送到遵義老百姓家門口 醫療幫扶留下“帶不走的財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朱鴻細心為患者檢查。(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7月的貴州遵義陽光燦爛、微風習習,與此時明媚天氣相倣的是當地人臉上的笑容。“有毛病趕快去諮詢上海的專家吧!”這兩天,在貴州省遵義市,上海市十家三甲醫院40多位專家的志願服務一場接著一場。

  7月3日,在貴州省遵義市鳳凰山文化廣場,上海醫生們為當地居民開展了大型義診。今天,這群專家又走進遵義市各大醫院,與當地醫護人員切磋交流。

  與上海相比,遵義醫療水準相對落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根據遵義市當地需求和疾病譜特點,組織上海十家三甲醫院的40余名專家赴遵義開展巡迴醫療活動。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聞大翔説,專家團隊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當地急需的專科為重點,涵蓋了內、外、婦、兒、精神衛生、公共衛生等多種專業領域。

  “機會真好,能一次性見這麼多上海專家!”

  “我淩晨4點就起床了,就為了帶孩子來讓上海的兒童康復科醫生看一看。”得知上海專家到遵義義診,家住遵義市沙壩村的盧女士一早便帶著孩子趕到了現場,“別人家的孩子早早便開口叫爸爸媽媽,而我們家的孩子到九個月連一句話都不會説。”盧女士告訴記者,如今,孩子已5歲,依舊只能説些簡單的句子,而且行動遲緩。“我們也曾想過到大城市看病,但條件有限,感謝這些專家來到了遵義。”

  63歲的王老伯常年被心臟病困擾,他坐了一個多小時公交車趕往義診現場,儘管此前已在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他説:“我還是想讓上海的專家看看,放心!”

  像王老伯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哪有那麼好的機會一次性見這麼多上海專家!”有的市民有不同的健康問題,往往在一個問題得到解答後,馬上奔向下一個義診臺諮詢。據悉,此次共有553名市民參與義診。

  同行間交流讓當地醫護人員獲益匪淺

  高興的不僅是居民,還有當地醫護人員。此次遵義巡迴醫療活動中,上海40余名醫療專家與遵義40余名對應專業的醫護人員結對,走進當地醫院的診室病房,共同開展活動。

  “這樣的活動真的太有價值了。”遵義市婦幼保健院産科護士長唐麗告訴記者,同行之間的交流讓人獲益匪淺。上海醫生在查房時,發現了遵義市産婦的分娩後鎮痛實現情況並不理想。唐麗説: “復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的醫生説,他們實施無痛分娩術後,産婦的麻醉導管會保留24小時,但在遵義市婦幼保健院,産婦生産過後就直接取掉了。”但其實,分娩過後,産婦子宮收縮依舊很痛,如果立刻去除麻醉導管,就無法達到術後鎮痛的效果。取過經後,唐麗的第一反應是: “我回去要立刻和麻醉科醫生商量改善手術步驟,上海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患了病,不敢説,怕丟人。”這是遵義市精神類疾病患者就診的現狀。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許燁勍結對的醫生是遵義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向中勇,他告訴記者,當地精神衛生中心每天僅有十多人來看病,“人的精神和情緒也會像身體一樣‘感冒發燒’,這樣的觀念在我們這裡還沒有普及。這使得看病的人少,而醫院沒有樣本,學科建設就更加無法開展。”機會難得,向中勇不斷向許燁勍討教,“了解了很多上海開展診療的方式,還學了很多方式,讓我們這裡的市民接受精神健康出了狀況也需要及時診療這一觀念!”

  上海聯手遵義成立五大醫學中心,“輸血”更要“造血”

  其實,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這些綜合性醫院,基礎醫療設施與大城市相比差別並不大。因此醫療幫扶,更需要的是幫助當地實現“造血”功能。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新一批援遵醫生,神經內科王楓、消化內科沈波、泌尿外科蔣君濤、眼科朱鴻自今年1月起,在遵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當地學科發展與人才建設。

  如今,為期半年的幫扶馬上就要結束,但朱鴻依舊有一絲隱憂:援遵醫生返滬後,當地醫生是否能自主開展新技術?我們帶來的新理念是否能在此生根發芽?朱鴻直言,半年的援建工作讓大家深知,遵義市當地優秀的醫學人才非常稀缺,“只有將當地的人才隊伍建設起來,才能説我們的醫療幫扶是成功的。”

  因此,此次遵義巡迴醫療活動,上海市和遵義市還聯手成立了五大醫學中心——上海援建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遵義市腔鏡技能培訓中心”、上海援建遵義市第二人民醫院“遵義市兒童康復臨床醫學中心”、上海援建遵義市傳染病醫院 “遵義市結核病臨床醫學中心”、上海援建遵義市傳染病醫院“遵義市肝病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公衛中心援建遵義市傳染病醫院“遵義市艾滋病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的醫療幫扶為遵義市留下了人才、制度,更留下了技術。這些“帶不走的財富”,將持續服務當地醫療事業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