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融融合亮出“北京模式”

2019-08-28 09:17:3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本報記者 潘福達

  北京正在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文化與金融的融合成為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本市已形成“優政策、建體系、搭平臺、強服務”的文化金融融合“北京模式”,通過一系列文化金融政策,構建起覆蓋“投、融、擔、貸、孵、易”全鏈條的首都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

  記者昨天從全市文化金融融合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本市將進一步推動文化金融深度融合,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四方面探索文化金融融合方式。下一步,市區兩級多部門將共同推動優化“投貸獎”政策體系、打造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夯實文化金融基礎設施、健全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等最新政策落地,為首都文化金融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優政策:“投貸獎”撬動社會資本700億

  從事文化産業的企業,都熟知北京有個“投貸獎”。

  受文創企業自身“輕資産、規模小”限制,“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阻礙文創企業快速發展的痛點。為撬動金融資本投資文創産業,北京市文資辦會同市財政局推出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投貸獎”聯動體系。其中,“投”是指股權投資機構為文創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服務;“貸”是指金融機構為文創企業提供低利率、高效率的貸款;“獎”是指對“投貸獎”體系內成功獲得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文創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發債融資、貼息、貼租等獎勵支持。“投貸獎”聯動,實現了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

  2017年底以來,“投貸獎”政策共支持1351個文化法人單位,支持金額達8.5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超過700億元,大大降低了文化企業的融資成本。以貼息為例,貼息前平均利息為5.40%,貼息後平均利息為3.69%,降低融資成本超過30%。

  近年來北京市相關部門還與“一行兩會”在京派出機構緊密合作,聯合出臺《關於促進首都文化金融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打造北京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大會等文化金融品牌,形成了支持本市文化金融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

  搭平臺:文化金融“超市”拓寬融資渠道

  走進位於東四環的市級文化創意産業示範園區——萊錦文化創意産業園,時尚氣息撲面而來。園區內工作的人們,都知道在15號樓有一家文化金融“超市”。去年8月,北京市首家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在園區落戶。

  走進這座投用剛滿一年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氣派的功能區域及配套公共空間。金融服務區內人氣最旺,北京銀行、北京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朝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基金等金融機構入駐,窗口前來諮詢的人就沒斷過。這家文化金融“超市”常常舉辦文化産業扶持政策輔導、文化産業講座、文化金融沙龍等活動,幾乎場場爆滿,數百家企業紛至遝來,很多園區入駐企業都是這裡的“回頭客”。

  國家文創實驗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發起成立線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有融資需求的文創企業能找尋到促進自身發展的金融“源泉”。

  建立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只是北京為文化企業融資拓展融資渠道的縮影。

  “我們要做文創企業投融資服務及培育孵化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幫助他們走向資本市場,甚至上市!”在今年京交會上,市級文化金融服務平臺負責人信心滿滿地介紹。 

  依託“投貸獎”政策,北京搭建起線上的市級文化金融服務平臺,對企業在平臺上登記的融資需求分類分發給相應的金融機構。截至目前,兩個平臺共計入駐企業13854家,其中文化企業12620家;受理融資申請1455筆,成功對接融資311.75億元。

  建體系:

  構建文化金融生態圈

  “我們沒那麼多實物可以抵押啊!”幾年前,一家影視企業負責人向北京銀行申請貸款時面露難色,朝外支行的客戶經理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版權質押。於是,企業將420集電視劇的版權進行質押,北京銀行為其提供1億元打包貸款,從而成就國內“版權質押第一單”。

  現如今,版權質押對於部分北京金融機構來説已是常規業務,各金融機構紛紛針對版權開發出獨具特色的金融産品。日前舉辦的全市文化金融工作推進會上,華夏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多家機構又發佈“龍盈·知識産權通”“知識産權貸”“無形資産融資租賃産品”系列新産品,輕資産的文化企業即便無抵押,但憑藉版權無形資産,也可獲得銀行授信和資本支持。

  在缺乏擔保措施的情況下,首創擔保、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等創新抵增信模式,通過擔保、反擔保、再擔保業務提高文化企業融資幾率;針對藝術品高價值、難複製、難修復的特點,人保財險北京公司還專門推出藝術品財産保險和貨運保險。

  文化金融體系建設方面,北京推動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杭州銀行等多家銀行設立文化産業專營機構,大力開發特色文化金融産品和服務。還組建融資擔保聯盟及文創專委會,促進文化産業融擔業務合作和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撬動作用,構建“投、融、擔、貸、孵、易”首都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推動文化企業融資穩步快速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北京地區中資銀行累計發放文化産業人民幣貸款983.92億元,同比增長28.7%;貸款戶數5973戶,同比增長58.1%,有力推動全市文化産業快速健康發展。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産業實現收入5818.8億元,同比增長9.1%,高於全國同期增速1.2個百分點。

  文化金融融合帶來的不光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同樣顯著,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2022冬奧會籌辦等多個領域都有文化金融助力。華夏銀行負責人介紹:“我們前期支持了崇禮核心賽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文化體育項目,近期正和全聚德、同仁堂、六必居、紅星等老字號談合作,實施北京老字號行動計劃,為老字號插上‘金’翅膀,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文化金融融合深入“文化+老字號”“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為北京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驅動力。

  強服務:

  營造良好文化金融營商環境

  文化與金融融合,將迸發出更璀璨的火花。

  記者了解到,在文創産品開發方面,本市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為體制機制鬆綁,一批文化文物單位和市屬公園將釋放出文創發展潛力,帶動創意設計、電子商務、宣傳行銷、創意節目製作等上下游相關企業發展。首批33家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和4家市級文創示範園區,將獲得一份“服務包”,金融機構帶來的文化金融服務將“送上門”。“投貸獎”政策體系也將進一步優化,研究探索無形資産評估費用補貼、信用評級費用補貼、擔保和再擔保費率補貼等支持方式。

  下一步,市文資中心、市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還將和北京銀保監局、北京證監會加強溝通合作,完善文化金融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文化産業信用體系和無形資産評估體系是文化金融融合的兩大支柱,本市相關部門也將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文件,搭建文化企業信用服務平臺,構建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機制,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公信力的文化無形資産評估和交易機構,為文化無形資産增信提供保障。   

  本市文化和金融相關部門將繼續辦好“暢融工程”、首都文化産業投融資峰會、首都文化産業投融資沙龍、北京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文化金融早餐會等多種投融資服務平臺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金融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