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座水泥筒倉夜景扮靚廣渠路

2017-09-21 09:04:09|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李玥

46座水泥筒倉夜景扮靚廣渠路

  老庫房轉型文創園保留工業遺跡

  編前

  新中國成立後的北京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眾多的廠礦企業,契合著時代的腳步,記錄著這個城市的成長歷程和工業化進程,當北京由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後,那些遺存下來的工業廠區、廠房何去何從?

  工業遺存是一個城市工業文明的體現,是厚重的城市文化資源。北京正在經歷由“聚集功能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的深刻變革,盤活舊廠房的存量資源、探索符合首都功能的新模式,既疏解了非首都功能、提升了環境品質,也加快了由“黑重粗”向“高精尖”經濟結構的轉型。

  朝陽區推動文創産業向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高端化發展,走在了全市前列。盤活30余個老舊廠房,在“騰籠換鳥”的同時實現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朝陽區登記註冊文創企業已達8萬家,上市文創企業160家。預計今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收將突破3300億元。

  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是首都職責所在。盤活工業遺存,讓這些沉睡著的財富煥發新的生機,會讓這座城市更加有“裏”,有“面兒”。

  坐落于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東南端的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內,擁有著亞洲最大水泥筒倉群。每當夜色降臨,46座水泥筒倉被五彩繽紛的燈光打亮,極具工業特色的夜景“扮靚”廣渠路,並成為連接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廊道的新夜景(上圖)。

  前身:曾為奧運場館等建設儲存水泥

  由首農集團打造的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位於廣渠路延長線與雙橋東路結合點,距CBD半小時車程。園區前身是雙橋農場下屬的原北京勝利建材水泥庫,獨有46座筒倉及400多米長的兩條鐵路線。

  原北京勝利建材水泥庫是華北袋裝水泥倉儲中轉庫,每年可為北京市倉儲中轉水泥45萬噸。“1990年,這裡曾承擔北京亞運會場館建設水泥料儲存任務。2002年,南側46座筒倉建成,成為亞洲最大水泥筒倉群。2008年,這裡成為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水泥用料的存儲地。”北京首農集團企業文化部部長傅鵬説,水泥庫曾參與北京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北京市建築工程的水泥供應做出了貢獻。

  現狀:燈光點亮46座筒倉“扮靚”廣渠路

  完成歷史使命後,水泥庫退出舞臺,轉型升級為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由於工業遺跡承載著文化積澱,46座筒倉被保留了下來。12.5米高的空筒倉如何利用?今年,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運用鐳射投影技術,夜間打亮園區全部的46座筒倉。

  “最初筒倉看上去灰濛濛的,我們不僅想讓它們變得多彩,也希望它們‘活’起來”。承攬了工程前期創意和後期施工的是文創園入駐企業華奧視美國際傳媒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李洪剛説,今天春節期間,46座被燈光打亮的筒倉上打出了“文化雙橋祝您春節快樂”的字樣,高大的筒倉群非常壯觀,周邊居民和路過的車主都覺得非常驚艷。

  “夜間點亮的罐裝群已經成為雙橋的一處文化地標。未來,我們還考慮利用筒倉做展覽。同時在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打出公益性宣傳標語等內容。比如配合北京重點工作打出‘疏解整治促提升’字樣,或者在十九大期間,打出‘喜迎十九大’等字樣,在廣渠路沿線形成極具工業特色的夜景。”

  優勢:位於副中心連廊吸引企業入駐

  北京晨報記者在園區現場看到,除亞洲最大罐體群外,北京塞隆國際文創園內還有火車、鐵軌、站臺等特色景觀。

  目前,園區圍繞“互聯網+”打造集文化、科技、旅遊、新媒體、新能源等業態為一體的文化生態圈,建立集中小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文化投融資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站式互聯網文化服務平臺。

  未來,園區還將建成集影視製作、廣告設計、網絡服務、藝術展覽、休閒娛樂等業態的文化創意綜合體,吸引更多文化企業入駐。目前,北京華奧視美國際傳媒、北京星座魔山傳媒等一批知名傳媒企業相繼入駐園區。“當時我們考察了很多園區,塞隆的區位優勢明顯,廣渠路是連接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條主要通道,園區就在廣渠路北側。”李洪剛説。

  背景:三年新轉型升級37個文化産業園區

  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僅是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騰籠換鳥”,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的一個縮影。

  三年來,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通過舊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農村産業用地選擇“高精尖”項目四種方式,新轉型升級了37個特色文化産業園區,建築規模235.44萬平米,成為現代都市景觀與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示範。

  如今實驗區內聚集了萊錦文化創意産業園、懋隆文化産業創意園等50余個文化産業園區(基地),形成錯位、協同、融合發展格局,在服務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環境品質、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方面的作用持續增強。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文  王穎/攝

  ■相關新聞

  北京雙創指數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正值全國雙創週期間,北京市統計局昨天發佈,去年北京市雙創綜合指數較上年提高8.4個點,北京雙創指數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北京市統計局研究建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統計監測指標體系,設置27個重點監測指標,對北京市的雙創資源、雙創環境、雙創活力、雙創成效進行綜合評價。

  2016年度監測評價結果顯示,去年北京市雙創整體水準繼續提升,雙創綜合指數較上年提高8.4個點。雙創資源、雙創環境、雙創活力和雙創成效四項分指數均較上年提高。其中,雙創資源指數提升速度最快,比上年提高了21.1個點;雙創環境、雙創活力和雙創成效指數分別提高0.8個、4.6個和6.9個點。

  市統計局的調查報告也援引了其他機構的權威數據。據大數據公司和《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發佈《全國17城市雙創指數排名》,北京雙創指數綜合排名全國第一。《2017全球創業生態報告》顯示,北京創業生態繼矽谷、紐約和倫敦之後全球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