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打造全球創客最佳棲息地

2018-01-24 10:18:07|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出臺“創新發展16條” ■打通創新發展 “痛點”、“堵點”海淀打造全球創客最佳棲息地

北京海淀打造全球創客最佳棲息地

中關村軟體園 海淀區供圖

  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推進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每年安排8億元專項資金,實施創新型企業“3×100”計劃;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多渠道支持“高精尖”産業發展……昨天(1月22日),中關村科學城共建聯席會正式成立,聯席會由各高校院所、創新型企業、軍民融合單位、科技服務組織、海外專家等組成。

  昨天的聯席會上,海淀區委區政府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重點推出16條創新舉措,努力打通深化創新驅動發展的“痛點”和“堵點”。“今年是中關村創新發展40週年,也是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成立30週年。”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表示,“海淀創新發展16條”是在深入落實海淀區現有政策體系基礎上,著眼于更高層次上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和新型城市形態而出臺的新舉措,包含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創新型企業“3×100”、“創新合夥人”、城市空間更新、“科技政府”、“科技城市”、“科技公民”、創新服務“碼上辦”等“九大計劃”和“七大行動”。

  千億規模基金助力創新

  “‘海淀創新發展16條’注重創新型企業和高精尖産業結構培育,每年安排8億元專項資金,以‘3×100’計劃為依託,分別遴選、支持100家領軍企業、隱形冠軍和種子企業,計劃3年內培育3至5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千億級領軍企業,新增6家以上百億企業。”李長萍表示,還將針對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和成長性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支持,力爭3年內新增10到15家“獨角獸”企業,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進一步完善高精尖産業結構。

  據介紹,海淀區正持續完善海淀創新基金體系,加強原始創新基金、天使投資基金、成果轉化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産業發展基金、並購基金建設,形成了1000億規模的“海淀創新基金係”。此外,還將每年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多渠道支持“高精尖”産業發展,做精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築牢高精尖産業“基石”。

  “通過聚焦科技創新政策,到2020年,力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收入達到2.6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65%以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50億元的目標。”李長萍表示,目前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潛力企業正持續涌現,産業影響力、帶動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中關村科學城正成為支撐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重要引擎、孕育新經濟的主源頭。

  每年2億元支持“創新合夥人”

  人才是“海淀創新發展16條”重點關注的創新要素。“海淀區將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重點關注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科技經紀人等創新群體,吸引一批具有高度黏性、紮根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創業的‘創新合夥人’。”海淀區科委主任林劍華表示,將建立優秀人才“儲備池”,全球範圍內加大對海外優秀人才及創新團隊的引進和支持力度。

  據悉,世界頂級的海外華人科學家將是海淀區重點引進的合作對象。為此,海淀區委區政府將深化“藤蔓計劃”,打造全球創新創業人員最佳棲息地。通過適時調整“海英人才”評選方向、擴大評選範圍、改革評選認定方式,逐步打破年齡、資歷、職級、職稱等限制。同時,建立人才舉薦制度,對經過知名企業家、戰略科學家、投資家等推薦,掌握原創顛覆性技術的海內外人才和具有潛質的青年英才,優先納入“海英人才”支持體系。

  此外,海淀區將通過設立“青年科學家大獎”和“創業雛鷹大獎”等措施,加強對青年科學家和青年創業者的支持力度,與五道口金融學院等高校院所共建人才培養平臺,加強科技型職業經理人和創業型科學家培養。“在落戶、醫療服務、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我們還將強化對人才的綜合支持,在3年內安排2萬套人才公寓保障優秀人才、青年人才安居樂業。”李長萍介紹。

  “雙織補”推動城市形態升級

  重構海淀創新發展形態離不開新型城市形態的構建。為此,海淀區提出實施生態、城市功能“雙織補”。“開展城市功能提升行動,這是對以往産業政策的重點優化升級。”李長萍表示,將運用“再生態”理念,採用最新科技手段,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同時,我們還將加強慢行交通體系、城市綜合管廊、24小時生活便民服務體系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打造包容多元、富有靈性的新型城市形態。”

  “要加強高品質友好交流公共空間建設,讓城市慢下來、讓空間優起來,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多創新交流場所。”李長萍表示,為此,海淀區將組建規模100億元的空間更新基金,加快推進中關村大街改造升級,打造中關村科學城標誌性示範街區。同時,還將在北清路沿線中重點打造一批中央科研和休閒區、中央商務活動區和功能型創新節點,突出生態功能與創新功能的融合,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如‘百度公園’、‘小米公園’等以領軍企業、著名科學家等命名的若干主題科技公園將出現在海淀居民的家門口,成為市民日常休閒和體驗高科技産品的好去處。”李長萍表示,目前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城市運行等領域,正在實施一批應用示範工程,並加強人臉識別、高精度感測器、生物晶片等技術在災害預測、安全防護等領域的應用,樹立科技城市新標識。

  塑造“科技政府”優化創新服務

  “目前,我們正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實現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塑造為導向,大力度率先應用中關村企業新技術、新産品,構建服務型科技政府,推動政府運行和公共治理的精細化、智慧化。”林劍華介紹,為此海淀區設立了科學顧問、産業顧問制度,充分發揮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智囊作用。同時,海淀區還將積極塑造“科技政府”。

  記者還了解到,在以“你創新,我服務”為核心理念的引導下,海淀區未來還將建立創新服務需求統一受理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通過一個“二維碼”集成所有創新服務政策和政務服務,實現創新服務“碼上辦”,優化營商環境。

  “‘碼上’同‘馬上’諧音,海淀區希望借此打造涵蓋創新創業政策發佈、創新創業政策申報、服務需求對接、審批事項辦理等功能的全流程、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以解決創新服務信息不對稱、服務政策多頭出的難題。”林劍華表示。實習記者 袁璐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