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全息視點  企業扶貧  文旅映話  環球視野  社會責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專題
首頁 > 企業頻道 > 正文
精準滴灌解渴實體經濟
2020-10-16 08:47:05來源:人民日報責編:馮實

  2020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情況。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16.81萬億元的水準。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強化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

   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人民銀行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其中,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69萬億元,同比多增2.79萬億元。截至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2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2.5個百分點。“總體看,當前全社會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説。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8.15萬億元,同比多增4.93萬億元。“2020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把握好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取得了顯著成效,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上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顯著降低,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介紹。

  小微企業融資呈現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趨勢

  2020年6月1日,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委推出了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截至8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3.7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了延期。按照兩項工具明確的時間範圍,6月到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72.9萬戶、6176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3月到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放6279億元。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介紹:“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呈現了量增、面擴、價降的良好趨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也帶動了更多的就業”。前三季度,小微企業融資新增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28萬戶,同比增長21.8%。9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92%,較2019年12月下降0.96個百分點。“從中長期貸款的實際投向看,金融機構對重點領域中長期貸款的資金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貸款結構持續優化。”阮健弘介紹,當前,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已經連續11個月上升,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快速增長,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的餘額增長30.5%,比上年末高15.7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是我國經濟向好的自然反映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4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的匯率為1美元兌6.8101元人民幣。“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升值,總體看這個升值幅度是比較溫和的。”孫國峰介紹,10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收盤價與去年年末相比升值了3.3%,與去年的平均值相比升值了2.5%,升值幅度低於歐元等其他國際主要貨幣。

  孫國峰表示:“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是我國經濟向好的自然反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國出口形勢良好,包括各國央行在內的境外長期資金有序流入人民幣資産,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是正常的,是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市場供求對匯率形成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應有之意。孫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記者 吳秋余 屈信明)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