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匯:建設和諧宜居的中心城區

2017-06-29 04:56: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陸琲嘉 史傳統):徐匯區在創建文明城區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造合理城市空間,提供良好公共服務,創造乾淨整潔環境,努力建設和諧宜居的中心城區。

  上海規模最大的歷史風貌保護街區,徐匯區佔據了其中的4.3平方公里,有1074幢優秀歷史建築,1620幢保留歷史建築。這些梧桐樹和老宅子,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主要來源。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過程中,徐匯啟動了一項“衡山復興計劃”,不斷加大整治保護力度,推進歷史文脈延續、城市記憶保存和環境品質改善。

  徐匯區圍繞15條道路,完成了擅自“居改非”整治284家,取締無證無照經營215戶,拆除違法搭建150處4400多平方米。今年整治道路18條,涉及“居改非”272家,無證無照經營335戶,違法搭建150處。有計劃地推進優秀歷史建築修繕,2017年將實現修繕3.5萬平方米。九旬法式老宅克萊門公寓,院落內經過個性化拆違和修繕後,還原了當年的風采,與周邊區域更為協調,市民生活也由此“神清氣爽”。岳陽路170弄,因其與京劇院一墻之隔,這條小弄堂被命名為“京昆藝術文化弄堂”,墻上挂起了文化展板,介紹京昆藝術的“中國腔調”、周信芳等大家的“梨園風骨”、弄堂周邊著名建築、文化藝術地標的“里弄情深”等。不遠處的建國西路581弄,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復旦大學原校長謝希德夫婦等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此居住。因此被譽為“院士風采文化弄堂”。安亭路43弄,周邊曾有文學家夏衍、翻譯家草嬰、學者顧毓琇、科學家張鐘俊等人居住,將建為“名人故居文化弄堂”。

  風貌區內的一些街道,在修繕老宅時,立足“人”這一核心,建立了住宅小區綜合治理聯席會議機制,按照“徵詢民意-完善方案-拆除改造-事後評估”的流程,拆解每個小區存在的問題,度身定制方案,推進治理改造。整治過程以風貌保護和生活功能提升並重,每一處改造都反復徵詢居民意見,論證修繕方案。而有了歸屬感的居民紛紛主動參與小區自治,成為文明創建中最活躍的中堅力量。

  為未成年人群體提供了精準的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持續推進交響樂進校園活動,區相關部門與上海交響樂團聯手,在全區初一年級中試點開設交響樂普及課程,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高雅藝術,提升藝術鑒賞能力。目前,徐匯76所公辦中小學中有49所參與了非遺進校園項目,其中5所學校被評為“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居全市首位。部分學校試點規模化傳承,打造非遺體驗實體空間。為了讓孩子們“記得住鄉愁”,徐匯還啟動了學子展館行活動,區域內19家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參與,培養孩子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讓徐匯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産在未成年人中得以保護和傳承。同樣的精準文化産品和服務也覆蓋到了各類群體,建立起全市首批社區無障礙電影放映點,讓殘障人士就近“觀看”電影;設立星空下的影院,在襄陽公園和徐匯濱江為外來務工人員播放露天電影;推進“三室藝廳”建設,為老年人打造家門口的“文化MALL”。“有魔法”的圖書館,有著全市各類圖書館中最大體量的智慧書架,提供自助式借閱歸還服務;它主動刷新著自己的書庫與上架書籍,讀者可直接在書店把新書抱回家,圖書館負責“埋單”;它還把服務建到了“雲”上,讀者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圖書預約,同時又在線下將周邊區域的樓宇、醫院、咖啡館、實體書店都圈成了“閱讀部落”與服務站點。

  積極構建“匯悅讀書香聯盟”,以區圖書館為“書香部落”,聯合倡導區域內具有閱讀元素的實體書店、咖啡館、藝術空間等文化場所成為“書香驛站”;鼓勵支持開展閱讀推廣並提供公益閱讀服務的文化團體 (個人)、教育和出版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等成為“書香行者”;推動有條件進行書刊借閱和圖書漂流的社區、樓宇、商圈等成為“書香坊”;並通過“約書吧”移動數字服務,將圖書館公共文化資源與社會資源、互聯網應用有效結合,形成彼此支持的區域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建立一個社會資源聯動引導整合機制,區域內眾多名人故居、歷史建築以及市級文藝院團、院校等等都在這個圈子裏活躍起來,為提升群眾文化涵養帶來無限可能。

  除打造出衡復風貌區文化故居群落外,區域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將位於復興中路的有著七十多年曆史的上海大戲院,改建為話劇實驗劇場。下一步,徐匯還將對轄區內100余處歷史故居進行排摸,根據現在的使用條件,以及其歷史人文價值,陸續選擇一部分逐步置換和開放,如夏衍舊居、草嬰書房等都在計劃之中。打造出徐匯文博場館“雲遊覽”,整合區域內17家文博場館資源,實現三維全實景虛擬導覽,並選取各館具有代表性的重點藏品進行三維掃描,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示館藏精品,“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親近民眾。

  今年,徐匯還將在美羅城、衡山坊、正大樂城、光啟城等10家重點商業空間,以菜單式服務,雙向選擇,政府補貼+商場埋單的形式,打造有文化浸潤的特色“藝術商圈”,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底蘊及人文素養。

  早在2003年,徐匯區就榮獲“上海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區優秀區”稱號,實現了城區衛生與健康品質的全面提升。2016年,徐匯居民平均壽命84.6歲,百歲以上老人100多位,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上海前列,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水準。廣大市民以此為榮為傲,併為自己能夠工作、學習、生活在徐匯感到自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