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10-12 10:27:2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上海微網首頁頭條2】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彭麗):上海市政府新聞辦10月11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湯志平介紹了上海近年來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情況。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第一,在經貿投資方面。經貿投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上海把它作為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的主攻方向。過去三年,上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項目246個,實際投資額達54.9億美元,年均增長近1.6倍;承接重大工程3019個,累計合同額達217億美元,年均增長9.4%;與沿線國家(地區)貿易額突破5000億元,佔全市比重超過20%。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一批重點項目在沿線國家(地區)落地生根。比如,上海電氣在“一帶一路”國家(地區)承接的電站、輸配電工程合同金額已達28億美元;華誼集團在“一帶一路”國家(地區)投資累計達到4.19億美元;上海企業投資建設的印尼青山産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園區及入園企業已完成投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經貿合作夥伴關係在不斷拓展。上海已經與19個沿線國家(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夥伴關係,上海進出口商會與沿線92家商協會和企業成立了“一帶一路”貿易商聯盟,為企業搭建了合作平臺。經貿規模在持續增長。今年1-8月,上海與沿線國家(地區)貿易額達到42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9.3億美元,佔全市的比重已達到67.3%。

  第二,金融合作方面。在國家部委支持下,上海加快金融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確立了以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基礎的跨境金融服務制度,對“一帶一路”建設支撐的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具體表現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支持境外機構和企業在上海金融市場發行債券。自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首單“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熊貓債”以來,“熊貓債”的發行主體已擴展至國際性金融組織、外國中央政府、外國地方政府、境外非金融企業,累計發行已超過2000億元。上海黃金交易所分別同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匈牙利布達佩斯證券交易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授權對方掛牌以“上海金”計價的期貨合約,實現了“上海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首發。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黃金交易所已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國際會員12家,約佔其國際會員總數的近20%。人民幣跨境業務迅速發展。建立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已經上線運行,首批19家境內中外資銀行參與,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和把上海建設成為全球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積極探索在上海自貿區開展人民幣境外貸款、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等創新業務,截至目前,累計已有678家企業開展跨境雙向資金池業務,資金池收支總額約8650億元。金融機構集聚效應明顯。近年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中國保險投資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上海總部等一批與“一帶一路”建設有關的國際型、總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機構和組織,相繼在上海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外資銀行也積極來滬設立分支機構。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來自15個“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5家法人銀行、13家外資銀行分行和11個代表處,在滬“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銀行的總資産規模約2122億元人民幣,佔上海轄內外資銀行的14%,同比增長近49%。

  第三,人文交流方面。上海依託國際大都市的人文優勢,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在文化、旅遊、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開展了多領域、深層次的廣泛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夯實了民意基礎。文化、旅遊等合作深度拓展。上海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建立了藝術節、電影節、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創演等領域的五大合作機制。其中,“一帶一路”藝術節合作發展網絡已覆蓋到30個國家、60家藝術節及重要文化機構;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將“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展映板塊的常設單元,今年共收到“一帶一路”國家申報電影1016部,佔總數的近40%。教育、醫療等國際交流取得新進展。2016年,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在滬留學生約1.6萬餘名,佔來滬留學生總數超過25%。同時,上海還組織開展了各類專題培訓項目,資助“一帶一路”國家(地區)人才來上海學習進修,培訓議題涵蓋航運、能源、農業等多個領域。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為主要合作方的“中國-捷克中醫中心”項目已正式納入中捷合作國家戰略。友城合作持續擴圍。上海充分發揮友城對外交往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已與57個國家84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合作網絡進一步得到拓展。

  第四,基礎設施方面。依託世界級航空和港口的樞紐地位,不斷完善與全球城市樞紐節點地位相匹配的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提升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的能力。具體表現在:航空樞紐服務功能明顯提升,上海機場航空旅客吞量超過1億人次,已成為全球第五、我國第一的樞紐性機場,航空貨郵吞量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三位。目前,已有107家航空公司開通了到上海兩場的航班,航班網絡遍佈全球282個城市。上海與“一帶一路”沿線24個國家(地區)實現了直航,通航點達到47個。目前,通過上海機場進出我國的“一帶一路”航空旅客佔全國機場總量的1/3,航空貨郵佔全國機場總量比重超過50%。深水樞紐港集疏運功能不斷提升,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港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主要航區,已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1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了密切聯繫。2016年,上海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完成外貿集裝箱吞吐量964萬標準箱,佔總量的35%。國際航運服務功能有力拓展。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了我國首個“一帶一路”航貿指數,為衡量“一帶一路”國家(地區)貿易暢通、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成效提供了量化標準。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技術合作中心落戶上海,將進一步增強上海代表我國參與全球海事技術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分享到: